首页  >  教授与研究  >  最新观点  

甘洁:产业经济的现实与挑战

中国产业经济出现企稳迹象,但企业投资仍不活跃

相关调查统计数据显示,经历了困难的2014年,产业经济在今年一季度企稳,产业景气指数为50,处于荣枯临界点。该调查所构造的产业景气指数包含了当前经营状况、预期经营状况的变化以及投资时机三个子指标,指数的构造方法与美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Consumer Sentiment Index)类似。

关于企业经营状况,26.6%的企业回答"良好",69.6%的企业回答"中等",3.8%的企业回答"差"。扩散指数为61,高于50的枯荣临界点。企业预期经营状况基本持平,扩散指数为53。最弱的指标是投资。

当被问到当前是否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好时机时,只有6%的企业认为"是",34%的企业回答"不是",其余为"一般",对应的扩散指数为36,远低于荣枯点50。

与此相对应,一季度有固定资产投资的企业比例仅为11%,而其中只有2%的企业投资规模高于其总资产的3%(这个投资水平大致可以抵消折旧)。从趋势上看,过去四个季度企业经营状况在好转,但投资尤其是扩张型的投资,在持续下降。

企业经营状况存在很大的行业差异:产业景气指数最高为75,最低为7。前五名的行业分别为供水(景气指数为75)、医药(69)、仪器仪表(66)、电热力(65)和文教用品(62)。经营状况最令人担忧的行业是煤炭(7)、石油加工(33)、皮革(34)、农副食品(37)和纺织业(38)。在最令人担忧的行业中,煤炭从2014年二季度开始就一直榜上有名,石油加工曾在去年四季度上榜。

经营状况的地区差异小于行业差异,各地区的产业景气指数介于44到54之间。排名前、后五名的省份分布较分散。前五名的省份包括黑龙江(54)、天津(54)、湖南(53)、四川(53)和湖北(53),后五名为甘肃(44)、贵州(46)、山东(48)、安徽(48)和河北(48),其中贵州自从2014年三季度起就榜上有名。

产业经济面临需求不足与成本上升两大挑战,融资难问题现阶段并不突出

统计显示,产业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仍然是需求不足,52%的企业认为订单不足是制约生产的重要因素。其次是成本,16%的企业回答"劳动力成本",12%的企业回答"原材料成本"。融资并非瓶颈,仅有2%的企业将其列为制约生产的因素。上述调查结果在过去几个季度的调查中较为一致。

需求方面,今年一季度有39%的企业回答其产品在国内供大于求。国内市场的情况相较于国际市场问题更为严重。反映国内需求不足的扩散指数为69,国际市场的扩散指数为59,表明扩大内需的政策需要加大力度。

过剩产能方面,尽管需求不足矛盾突出,但由于投资持续收缩,产能过剩的严重程度较去年二、三季度有所缓解,去年二季度高达49%的企业产品供大于求。产能过剩超过10%的企业在过去一年持续减少,其比例从去年二季度的15%下降到今年一季度的6%;产能过剩超过20%的企业从8%下降到2%。

企业成本方面,劳动力成本上升是产业经济面临的第二大挑战。成本上升的矛盾在去年二、三季度尤为突出,四季度基本缓解。而今年一季度,反映单位成本上升的企业比例又有较大增加,从去年四季度的12%上升到27%,扩散指数为62。

过去四个季度的价格水平平稳,扩散指数处于48到51之间,这意味着成本上升将直接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目前,成本上升的情况在投资机会好、用工人数增加的企业中尤为突出。若经济回暖,成本问题需要密切关注。

融资方面,与疲软的投资相应,在过去的四个季度里只有小部分企业发生新增贷款且比率持续下降,从去年二季度的24%至四季度的4%,今年一季度略有上升至7%。其中,新增贷款明显向国有企业倾斜(新增贷款比例为11%)。

在有新增贷款的企业中,企业认为银行的借贷态度总体宽松,只有8%的企业回答贷款态度困难。在没有新增贷款的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93%)的回答是没有资金需求。这些结果与过去几个季度的调查完全一致,即融资不是现阶段的瓶颈。这一结论与央行《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一致。

总体而言,融资不是现阶段瓶颈的判断,源于产业经济在低水位运行这个大背景。投资需求疲软,企业只要还盈利,靠积累的利润留存就可运转。由于需求严重不足是主要矛盾,放松货币政策增加流动性对拉动产业发展效果有限。但是,融资不是现阶段的瓶颈,并不代表金融改革不重要,如果金融体系缺乏效率,资源配置不合理,当经济回暖时,融资就可能成为瓶颈。

中国产业经济硬着陆可能性较低,要防范放宽货币政策对削减过剩产能的不利影响

不会硬着陆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企业经营状况逐渐好转,扩散指数从去年二季度的55上升到今年一季度的61;二是产业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即产能过剩问题,从去年四季度开始稳定;三是作为产业经济第二大挑战的成本上升,尤其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在去年四季度基本缓解。

目前,我国产业经济面临的问题是结构性的,短期并没有灵丹妙药,因此宜从两方面着手研究长远政策:一是坚持并强化扩大内需的政策,包括提高居民收入和通过提供更多公共服务减少家庭储蓄,二是通过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解决需求不足和成本上升。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放宽货币政策并不能真正促进产业发展,只会维持过剩产能,因此不利于产业经济的长远发展。


文章来源:瞭望智库

相关阅读

媒体报道

更多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