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年05月11日
小到家长里短、大到国际关系,难免因意见不合而发生争论。尤其生活在如今的网络生态中,吵架、骂战、互撕已经成为习以为常的现象,“拉黑”甚至成为所谓当代人必备的“生存技能”。渐渐地,我们似乎已然生活在一个撕裂的社会。
人为什么会吵架?为什么社会话题更容易引爆战斗欲?如何能不伤感情地与人争论?bat365在线官网登录刘劲教授为大家剖析“吵架”这回事儿,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如何为避免撕裂支招。
作者 | 刘劲 bat365在线官网登录会计与金融学教授
来源 | 界面
利益是驱动战斗的唯一根源
人类是战斗的物种。要战斗就要有敌人,有敌人就一定会战斗。战斗的最根本的驱动因素只有一个,就是利益。
年轻人为了争夺配偶与情敌为战,你跟你的竞争对手为了升职加薪在企业里你追我赶,公司在商场上为了市场份额与同业的竞争对手厮杀,国家之间为了全球或区域的支配权也可以明争暗斗。
利益不见得一定会导致战斗,因为也可以商谈和解,但战斗都是利益驱动的。
有人说,不见得都是因为利益吧?比如一个对宗教有虔诚信仰的人,不是经常为了信仰而战吗?例如,十字军东征、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的冲突、美国的911等等。
但宗教信徒之所以能被教义驱使去战斗无一例外是因为教义里说他这样做可以赎罪、获得永生、上天堂,或者其他来自神的奖励。虽然这些都是意念中的事情,好像没有人真正在现实世界兑现过,但只要他坚信不疑,他实际也是为了利益而战斗。
又有人说,那为了荣誉或面子而战呢?面子实际也是利益,而且是很大的利益。面子代表的是一个人在一个社会群体中的相对地位。它除了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享受,还能带来不可忽视的经济或政治利益。地位高的人,面子大的人,可以获得普通人得不到的机会和资源,也可以用同样的价格获得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这都是实打实的利益。
而且,面子和金钱不一样:钱可以花完,而一个人只要不干伤面子的事,面子就没有损耗,可以长期保值。所以面子是非常有价值的资产,巨大的利益。
小利益引起大争端:
战斗升级的连锁反应
既然战斗都是为了利益,那么一般来说,争夺的利益越大,战斗就越激烈,利益小了,可能就闹不起来。
但我们常常看到有些人为了一点很小的蝇头小利,比如争一个停车位、排队争个先后,就大打出手、甚至动刀动枪?战斗过后,这些人捂着伤疤,回看刚刚发生的事情,很少有人会觉得自己是理性的,可能会很后悔不已。但对为什么会把战火烧起来,还烧得这么旺,感到莫名其妙。
原来,这里起作用的机制是一个连锁反应过程:
战斗往往源自一个小的冲突,可能是A的一句抱怨,带来了B更大声的回应,反过来又引起A更强烈的斥责——一个不断升级的连锁反应,直到热战或两败俱伤,一方或双方没有进一步激化战斗的能力。
连锁反应之所以能升级是因为一旦小的争端引起一方的语言或肢体的攻击,争斗的利益就增加了。
A攻击了B,B觉得如果不回应这样的攻击,就是投降臣服,他的相对地位(面子)——比原本的争端有更大的价值——就会受到损害,因此B必须以更大的强度进行回击,以维护自己的资产(面子)。但这样也一定会引来A进一步升级的回应 ……在这种战斗的升级中,最重要的是争端是否会从原本的小利益分歧上升到相对地位的争夺。
如果没有面子的问题,争端就比较容易降温;如果上升到了面子的问题,争端就可能控制不住。
你在公司开会的时候,如果你觉得你老板的“面子挂不住了”,一定要小心,这是战斗升级的强烈信号。如果他经常面子挂不住,那是因为他实际非常没有安全感,或者实际知道自己不称其职,所以总担心自己的地位遇到挑战。
战斗升级的另一个原因是愤怒情绪的产生和激化。愤怒并不是理性的思考,而纯属情感范畴。它是一种动物性的生理反应,可以把人(实际上大多数的动物)从温和的理性状态转变为战斗的极端状态。
看到敌人我们就会愤怒,愤怒是为了鼓励我们不要怯懦、任人宰割,而是去攻击敌人、消灭敌人。如果敌人比较软弱,光愤怒带来的威胁就可以足够御敌。一般易怒的人一定攻击性也更强。
所以,在冲突的连锁反应中,其开端非常重要。如果开端不是以和谈的形势来解决冲突,而是以哪怕很微弱的攻击开始,被攻击的一方一旦被激怒,从而把对手当成敌人,争端就会一发不可收拾。如果双方都被激怒,结果往往是暴力的。
所以,如果你“面子挂不住的老板”已经面红耳赤、青筋曝出、大声喘气,要小心了,战斗已然全面升级。你的老板已经从一个理性的管理者变成了愤怒的犀牛,你要小心他的牛角。会议室很快会狼藉一片。
为什么社会问题容易引起撕裂?
人类大部分的争论不会上升到战斗 ,甚至鱼死网破的程度。
对于有确定答案的话题,争论很容易和解、达成共识。比如很少有人争论数学、物理、化学这种科学的问题。对于普通人来讲,这方面的争论很容易找到权威的答案来形成共识。
但对于复杂或不确定性比较大的问题,比如哲学、医学、政治、经济等社会科学,争论就会比较多而且很难形成共识。很多辩论,比如有没有神灵,中医是不是科学,市场经济是否一定比计划经济好,言论自由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等等,在上百年的辩论后仍然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
更麻烦的是,对这些话题,即使一个普通人也有很多的观察和经验,所以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很懂,而绝不会轻易相信“专家”的说法。这样,共识不能形成,而争论会长时间持续。
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争论最容易造成社会的撕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方面的问题往往属于所谓“系统性问题”,关系到整个社会和国家的方向。比如:
中国应该走怎样的道路?
中国和西方治理的优缺点都有哪些?
国有企业如何改革?
如何处理中美关系?……
最近,方方的日记之所以引起巨大的争论不是因为她写的好还是不好,甚至不是内容是否真实,而是因为它涉及到了一些社会的系统性问题,而对这些系统性问题持不同意见的人之所以都很激动,是因为他们把对方已经看做了敌人,在战斗状态。方方只是个导火索、试金石。
为什么系统性问题容易引起社会的撕裂?
1. 利益的分歧
最重要的原因是还是利益的分歧。
比如中西医之争,虽说表面上是因为医学科学,但底层是制药、医疗、大健康的产业,在科学上的辩论会影响底层产业的发展,是巨大的利益之争。
再比如国企如何改革,看似是个相对技术性的经济问题,但底层是整个经济和商业中的利益分布,改革国企就会直接冲击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所以就很难。
普通老百姓在这些系统问题上虽然没有企业或机构那么大的经济或政治利益,但他们由于已经长时间地在这种系统问题上接受了某种选项,选择了阵营,生成了思维定势,要说服他们改变就要对他们的思维体系做出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是非常痛苦的。
举个例子,清朝的满人入关后,要求所有的汉族男人都把头剃了并留上辫子,不剃就杀头。很多人宁死却也不从,死了不少人以后大家才把辫子留起来。到了北伐革命,革命党又逼着大家剪辫子留短发,很多人失去了辫子又像丢了魂一样,非常痛苦。
一条辫子,无关生死,也没有任何经济价值,但留着和剪掉却对中国男人心理上造成巨大的冲击。其根源在于小辫子代表了一种文化、一种传统,要改变它,被看成了是天大的事情。
在社会科学上的很多问题,实际都像这辫子,你觉得它好是因为是你的,它已经成了你人格的一部分,所以你会排斥所有的改变。
在这方面,年龄是个重要的因素。年轻人,头发刚长起来,辫子留着剪了都无大碍;老年人,留了一辈子的辫子,剪掉它就往往像要了命一样。所以,一般来说,年轻人好变革,老年人偏保守。
2. 战斗升级的连锁反应现象
谈论这些系统性问题容易造成割裂的第二个原因又回到了的前面讲到的战斗升级的连锁反应现象。
一旦大家在辩论中上升到了“不为明事理只为争胜负”的状态,面子的事就出来了,愤怒就被激发了,犀牛角就已经顶得很高了。为了攻击敌人、取得胜利,人们会使出一切手段。
首先是变得狭隘、盲目:只看到或承认跟自己思维一致的论据和论点,完全忽视任何不一致的看法或证据。更有甚者,为了赢得战斗,开始杜撰数据,制造假新闻,或者故意传播对自己有利的假新闻。
当辩论激化到这一步,辩论的对方如果忽视了你心理状态的转变——已经不是为了明事理,而主要目的是为了面子,赢得战斗的胜利——他就会自然得到一个结论:你不是愚蠢就是邪恶。
如果他想:你这么愚蠢还胆敢大呼小叫地挑战我(当然我是对的),那就一定得输得很惨、清楚地让你看到自己的愚蠢。
如果他判断你不愚蠢而是故意而为之,那就更糟糕,你就成了邪恶的坏人。愚蠢的人还可以怜悯,邪恶的人是一定要消灭的。
因此,无论他判断你是愚蠢还是邪恶,你都成了他要斗争的敌人。为了打败敌人,他也会用和你同样的手段 ,比如无视你看到的显而易见的事实,或故意传播假新闻 ,来跟你进行全面的战争。这样,人们之间就会形成无法填补的鸿沟。
竞争有良性和恶性之分。当竞争的一方或双方开始全方位、用所有手段贬低或妖魔化对方时,竞争就是恶性的,完全敌对的,很难有所和解。
由于社会上的系统问题是所有人都同时非常关注的,每个人每天都会在很多场合对这些问题产生争论。时间长了,所有的论点、论据都广为所知,但最后的判断却因为利益或战斗升级的连锁反应而分为两极。左派和右派,民粹和公知,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看似理性的正常人,在一些核心的社会问题上会变得非常极端、不可理喻。
这种社会撕裂有多大的力量?足以分裂家庭和亲情。2019年的香港,特朗普时代的美国,因为社会和政治争论而家庭分裂的数不胜数。
所以,如果你因为社会观点的不同被踢出某人的朋友圈其实只是小菜一碟。
如何避免陷入社会撕裂的陷阱?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撕裂是非理性的。
一个人,之所以会因为社会观点能跟关心他、爱护他的家人和朋友撕裂,是因为他已经在社会的争论中形成了“持反对意见的人是敌人,所以必须消灭”的固化思维。跟任何持反对意见的人撕裂是他的下意识举动,已经超出了理性的慢思维,进入了下意识的快反应。
在这种战斗的精神状态中,他甚至不会管意见为什么有分歧,更不用说他的家人和朋友和他在利益和感情上有多大的交集,他看到的只是所有识别敌人的标志。
一旦明显地看到这种标志,比如是否支持方方,他就立即会进入战斗状态。有的人一点就爆,原因就是他认为他看到了该攻击的敌人。
对于政治人物、企业家、社会团体的代表,由于矛盾来自底层的政治和经济利益,陷入这种对抗是必然的事情。世界上任何时候,任何国家,任何社会都有对抗和矛盾。
但对于普通老百姓,这种非理性的撕裂实际极大地伤害了自身的利益。把自己的亲人、朋友,由于理念上的区别就树立成假想敌,当然是非常愚蠢的。
那么,如何能够重回理性、拒绝愚蠢,杜绝这种社会撕裂呢?
1. 以明白事理为辩论目的,而非分出胜负
最重要的一点是在争论社会问题时,提醒自己和对方辩论的目的是为了明白事理,而不是分出胜负。
即使你很有想法,你也可以说你实际并没有结论,大家可以一起讨论下才好把事情弄明白。一定要杜绝表现出对对方的言论任何的不屑和轻视。要避免激怒对方。一旦辩论升级成了胜负的较量,就不大可能避免撕裂。
2. “听”更重要
第二,要避免争论升级,你除了说,更重要的是听。等对方把话说完,尽量不要打断他。
当你阐述自己的不同观点之前,一定要把对方的观点阐述一遍,把你同意的和不同意的都捋捋清楚。如果你发现自己犯了错误,必须马上承认并改正。这样对方就会心平气和地跟你交流。如果他也开始承认自己的一些错误,这种辩论就真正走上了正轨。
所以,交流是个慢功夫,需要时间。互联网社交平台的兴起让人们可以非常快捷地相互交流,但同时让交流都变成了十几个字的短消息和一堆理解各有不同的表情符号。
当争论在社交平台上产生,由于大家都只顾着说、没时间听,说了两句重话后又没有时间圆场,用十几个字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全意,争论往往会升级为战斗,朋友就很快会变成敌人。
最终,他把你踢出朋友圈,像冷战时美国对苏联一样试图把你从世界剥离出去。
交流是一门艺术,但它的美也有限度。在很多时候,即使你尽了最大的努力,做到心平气和地说话,你发现对方仍然很难交流,一触即发,你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只好住嘴了。与其继续争辩下去把互相发展成敌人,不如搁置分歧呵护珍贵的亲情。事实上这是大多数人最常用的应对措施。
看了这篇文章,你可能就能理解这为什么“追求真理”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是理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