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川:由可穿戴设备谈及互联网大趋势
发布时间:2014-03-20 00:00
本文根据长江商学院DBA二期班王小川同学在DBA“讲台”的分享整理。
随着2012年谷歌眼镜的问世,“智能可穿戴设备”进入大众视野,迅速成为新一轮技术革命之火爆元素,为科技潮人们所津津乐道。如今,可穿戴设备多以连接手机及各类终端为代表的便携配件形式存在,如PS-100智能手环、Nike智能运动鞋、谷歌眼镜等。可以预见,可穿戴设备在未来将会集合顶尖互联技术,通过软件支持、数据交换以及云端交互等方式实现强大功能,将对我们的生活与感知带来巨大影响与惊喜。
搜狗公司CEO、搜狐前高级副总裁、长江商学院DBA二期班学生王小川认为,未来,包括可穿戴设备在内的多种家用智能设备,能够使我们24小时实现与虚拟世界的无缝对接,“人被数字化”,但是,在他看来,单纯地理解可穿戴设备可能过于虚无,只有将其放置到互联网发展趋势的大背景中,人们才能更加切实感受到这个新新概念的真实触感。
他提出的第一个关键词是“进化”。数据表明,人类平均每年会更改一个DNA,两千万年间人类改变了两万个DNA,这就是所谓的“体内进化”,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缓慢的“基因计划”便无法满足人类进步与提升享受的需要。“原来天气寒冷了人会长脂肪以自我保护,现在我们可以加衣服、开空调,同理,我们远足可以通过汽车、火车和飞机,我们扩展视野可凭借眼镜、望远镜,甚至是电影电视。所以人类通过应用技术可以让自身变得无比主动与强势。”但是,王小川也提醒我们这种强大只是相对的,“如果我们把科技的能力作为外挂,自身确实比以前强大无数,可一旦把科技外力拿掉,我们可能什么都不会,甚至被饿死。所以,我们必须明确一个结论,人类的强大或脆弱是与科技共生的。”
在理解微观意义上的科技作用之后,我们便要转换到宏观思维中来,这便引出第二个关键词——连接。在王小川看来,互联网的本质与核心就是“能够把人与外在世界相连接”,“在PC时代,平均每人一天上网40分钟,当我们开始使用手机后,场景连接变得更加重要,走在大街上我们要打车、要吃饭,嘀嘀打车、大众点评、百度地图便受到用户追捧,这就使得移动互联网本身带来的最终产值比PC时代更快更高。”如果按照此逻辑继续推演,我们发现,可穿戴设备与物联网的重要性便不言自明。“我认为,穿戴式设备在未来必须要突破一对一连接,才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将互联网精髓发扬光大。”
王小川觉得,未来人类可能会走到发展的十字路口,向左走就犹如电影《钢铁侠》所展现的,人类可以拥有无限智能,力大无穷,强大无比,向右走便是人类只剩大脑,周身一切均被技术所替代。他坦言,“在我的观念里,《钢铁侠》或者大脑残留说并非危言耸听,下面我会提到一个关键词,因为这种技术、这种互联网能力不仅仅在取代我们的体能,当其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我们的大脑也会相应收缩。”
这个概念便是“智慧”或“智能”。Elon Musk预言,机器人如果不被我们有效控制,可能会向人类发起反噬型进攻,无独有偶,霍金也认为机器人拥有智能已成大势所趋。我们应当如何理解与应对这一问题?对此,王小川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大家所认为的原始工具是没有智慧的,一个榔头、一辆汽车都是死物,但是随着科技逐渐发展,我们发现有越来越多的硬件或服务,它本身在做选择、做判断的时候,能力超过了所谓的产品经理和工程师。”正如大家熟悉的谷歌搜索,它能够回答的问题并非由它的设计者决定,而是谷歌本身通过大数据与互联网,实现对不同内容的链接与分析,从而得到深度学习。
王小川介绍到,如今的谷歌将这种深度学习模式扩大到新的领域,通过制造无人汽车让机器判别路况及方向,通过在家里布置传感器,得以控制家庭灯光、空调、走风等环境系统,可见,谷歌如今所设计的机器与引擎,目的就是要取代人的作用。“于是,我们慢慢发现,这些工具将不仅仅作为我们的配件使用,它们逐渐变得更加聪明,能够帮助人们做出判断与决策,未来的手环不是简单地展示今天跑了多少里程,而是会像家庭医生一样,提醒你今天应当进行何种锻炼与进食多少,人的服务将逐步被替代,工具智能化已成必然。”
由此可见,可穿戴设备的发展之路将瞄准智能化旗帜——IBM在许多年前就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其背后蕴含的就是互联网下一代进步的方向,即通过连接,通过对数据本身的收集与分析能力,为人类的行动进行预测与判断。
王小川用一句话总结了他脑海中的互联网发展趋势,列此与君共勉:第一是通过传感器,实现对数据的测量,第二是通过联网,实现数据的汇总,第三则是应用云端技术与大数据,最终实现对人类各种需求的洞察和决策。
教授点评:
同意小川对互联网趋势判断,互联网将通过传感器,进一步延伸,到达世界的各个角落。信息采集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我觉得这种发展是有很大限度的。问题在于,一个人的信息到底属于谁?在个人信息没有被采集的情况下,信息归个人,每个人都对自己最清楚,很多事哪怕是亲近的人都不知道,当事人有不对称信息的优势,我们把它叫隐私。如果信息被采集了,这种优势就减小了,隐私就没有了。当隐私的损失给人们带来的经济或心理成本大于他们贡献信息的收入时(比如得到更好的服务),人们会拒绝贡献信息,或者会开出非常高的价格来出卖信息。这时,信息的收集就会遇到瓶颈。这就像我们现在的影视明星,她个人信息的市场价值可以是很大的,一张照片可能就能卖很多钱。但媒体会很快发现对她采集信息的最大障碍会是她的授权非常昂贵。到了一定程度,再大的价钱也买不到她更详细的信息。
刘劲 长江商学院会计与金融学教授,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