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平:当前宏观经济态势对P2P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13日
宏观经济平衡和发展是个大问题,年年有,平时没大事,不定期就出个大事。所以低头做企业的,也得经常抬头看宏观,看看趋势,如何因势利导,趋利避害。
今年中国经济增速显著下滑,不仅发电量、耗煤量等高频数据不好,多个前瞻性经济指标也不好。总理着急,亲自带队,全国调研;央行着急,15日出一季度数据,19日就降准100基点,08年以来未见;财政部长也着急,在清华发言,说担心中国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爬不出来。三驾车,上下游,国内外,中国GDP面临几十个问题。要解开一个几十元方程,而且不少目标和假设冲突,那不可能有统一答案,不管财政、货币,还是国策、行业政策,只能试错。
实业界而言,最直接问题是:企业总体利润率,与贷款加权利率倒挂,做实业,大概率不挣钱。这个逻辑如果成立,那投资增速必然下行,出口后劲必然不足,就算消费能稳住,GDP还是不行。更何况,今年一季度,出现了多年不见的GDP平减指数进入负值这一惊人现象。通缩趋势一旦启动,不容易刹车,日本坏例在前。预期一旦固化,各人群资产配置必然调整,也难回头。欧元区,正常国家普遍是通缩,产品和服务价格上不去,那谁还愿意投资和雇人?疲软到一定阶段,就算是负利率都刺激不行,这就是现实版的利率陷阱。中国,不能到那一步。
回头看中国,要把二季度或者15年全年的GDP稳住,除了鼓励消费,还得依靠投资。但刚才说了,收益倒挂,投资信心不足。要解决信心,货币和财政要必须齐上阵。
先看货币:从实际货币增速、实际有效汇率和实际利率综合看,今年一季度的货币条件可以说是恶劣,遏制了投资,遏制了借贷消费。19日国务院全力一击,放水13000亿,加上货币乘数,非常可观,有点回到08年的意思。但话说回来,今年的外汇占款下得很快,有万亿差额,这次放水,从数学上只是填平了M2的一个坑。当前经济背景下,量不够,坑填满了,还得种树、放水,越早越好,政府不能犹豫。
再看财政:中央政府,除了赤字略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没有给出其他积极信号,中央基建金额几乎无增长。地方政府,债务被规范、城投融资功能被遏制,GDP增速考核被脱钩,加上的官员不作为少作为现象普遍,难以期待。
如果财政一时跟不上,那货币政策的放松力度必须相当大、时间相当长。既然旱情严重,必须大水漫灌,不能细管滴注,要让水渗透下去,穿越板结土壤,渗透到实业,尤其要真正渗透到中小微企业,才能真正有利总体熵情。这种货币力量,必须强力而持续。
在货币市场,先压制短端,后影响长端,把收益率曲线往下拽,把社会融资成本往下拉,这就是所谓的金融救实业,金融推GDP、金融助国。前几天,国开行1年、10年债券的招标利率,降到了年内新低附近,而认购倍数接近7倍,年内新高,算是代表市场首次表态。但目前短端也不稳定,长端也很犹豫,在观察。对此,央行应该给出更加明确信号,使出更大力度。据说央行在考虑直接购买地方政府债券,这是可能的,目前的1万亿地方政府债置换方案,根本不够填补地方政府2015应还及逾期债务,借此,央行可以考虑适当扩大资产负债表。总之,融资成本下不来,实业上不去,金融只能空转。这次超预期降准,应该是国务院看着3月工业增加值数字,最后下了决心:这个数字到了历史地位,不能再温良恭俭让。
问题是,降准的瞬间,几乎所有人想到:恐怕股票又得大涨了。而从20日到现在,果然股市大涨。几乎所有的策略分析报告的立论基础就是,国家放水,顺水行舟。可以理解:银行都是上市公司,从商业运营逻辑上,他不会逆经济下滑之流,把资金痛快地放给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人,也许会更希望用多种方式直接间接参与获利效应明显的股市。就算是拿到资金的企业和企业主,应该有很强动力,将资金转移投入到见效快、财富效应明显的股市。如果都是这个样子,金融交易市场对实业资金的虹吸效应,反而会更加显著,起到负向激励作用。不过,这也是货币政策从稳健走向宽松所必付之代价。我们仍然期待货币政策有更大放松。
以上,对当前宏观和宏观预期,有了一个大概分析。下面说说这些对互联网金融的可能影响。金融涵盖子行业太多,银保信,基券财,一时说不完。集中说下P2P。
资产质量恶化概率提高,必须扎紧篱笆,做好内部风控
经济下行,到今年3月份,中国网贷行业整体成交量达到500亿元,创纪录。历史累计成交量突破5000亿元大关。这值得行业内庆贺。但从另一个方向讲,贷款待收余额也增加至1500亿元。不管你的资产端是什么,总得考虑这个存量的压力,风控如何,贷中贷后管理如何。经济下行,很多资产的质量会严重曝光,在组织资产方面,显然对企业管理者、合作伙伴的风控能力、资产辨识能力、投后控制能力提出了严峻要求。必须扎好篱笆,不能让坏资产过多侵蚀本来就不甚宽裕的资产负债表。这个话题会衍生出投资人维权、政府监督力度、行业形象等一系列非常现实的问题,所以必须提一提。
更多国资会顺势进入P2P行业
经济增速下行,P2P行业整体有压力,舆论也不甚友好,行业当然会迎来竞争者。这个竞争者是谁?国资。
无论是国资的钱,还是民资的钱,都在积极寻找性能价格比更高的投资通路。大家都能看到经济不好,但政策趋势是宽松,所以牛市也许会和宽容的美国日本一样走得很长,都能看到多层级资本市场大发展的造富效应,都能看到境内外各种资本对互联网金融的追逐。说白了,利用接触资产的能力,组织资产的交易,就能造就一个互联网平台或品牌。就算业务本身不挣钱,还可以指望风险投资或资本市场给予超额的回报,国资也会这么想,而且也在这么做。
经过从2003年互联网金融元年以来的充分市场教育和民资试错,国资也基本准备就绪,可以随时出发。核心的股权激励也不是问题,可以在国资控股或参股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实现。想想,谁更有机会接触到“好”的资产端?谁更有机会获得“各级政府”支持的新型行业发展项目?谁不愿意利用政府或国资公信力来获得超额网络信用来发展资金端?这个趋势大家要严肃重视。
从政府平台讲,一般是地区政府金控或地区国资经营公司来组建,这两个端口对当地资产信息利用效率最高,地方政府的金融官员和金融办最有动力;从银行讲,母体自建品牌+子公司投资入股+集团投资控股的品牌,基本这三种方式,2015,我预测银行会投入更多资源来做。
资产端会更加趋轻
都在说P2P命运在于资产端,在于捕捉能力,在于风控。在当前中国信用环境下,消耗这块能力的成本,已经不低了。
经济增速下行趋势,这块能力的不确定性在提升。传统资产端比较沉,比较重,对于中小型P2P而言,要对付大量的门店投入或合作投入,大量的地区资产捕捉人员、风控人员,这不是小成本,没有足够的持续融资,当然面临严峻挑战。所以,我有个设问:什么是中国P2P最佳实践。这个问题,没有唯一标准,要找到适合自己团队规模、业务能力的资产端,并且努力把资产端做好、做扎实,服务好资金端。
什么是好的资产端?我个人觉得,在经济下行期,货币政策宽松期,国家鼓励多层级资本市场培育期,“轻”的资产端,更合适。
什么是轻,我提几个标准:权利清晰、产品标准化、无成本权威外力主动监管、0欺诈、处置迅速、海量交易规模、风控集中。如何选择,请自行体会。至于资金端建设,那既是个体问题,也是行业问题。对于个体,必须扎扎实实拼执行能力,拼全国性执行能力,不远的未来,甚至要拼跨境执行能力。
文章来源:米牛网
今年中国经济增速显著下滑,不仅发电量、耗煤量等高频数据不好,多个前瞻性经济指标也不好。总理着急,亲自带队,全国调研;央行着急,15日出一季度数据,19日就降准100基点,08年以来未见;财政部长也着急,在清华发言,说担心中国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爬不出来。三驾车,上下游,国内外,中国GDP面临几十个问题。要解开一个几十元方程,而且不少目标和假设冲突,那不可能有统一答案,不管财政、货币,还是国策、行业政策,只能试错。
实业界而言,最直接问题是:企业总体利润率,与贷款加权利率倒挂,做实业,大概率不挣钱。这个逻辑如果成立,那投资增速必然下行,出口后劲必然不足,就算消费能稳住,GDP还是不行。更何况,今年一季度,出现了多年不见的GDP平减指数进入负值这一惊人现象。通缩趋势一旦启动,不容易刹车,日本坏例在前。预期一旦固化,各人群资产配置必然调整,也难回头。欧元区,正常国家普遍是通缩,产品和服务价格上不去,那谁还愿意投资和雇人?疲软到一定阶段,就算是负利率都刺激不行,这就是现实版的利率陷阱。中国,不能到那一步。
回头看中国,要把二季度或者15年全年的GDP稳住,除了鼓励消费,还得依靠投资。但刚才说了,收益倒挂,投资信心不足。要解决信心,货币和财政要必须齐上阵。
先看货币:从实际货币增速、实际有效汇率和实际利率综合看,今年一季度的货币条件可以说是恶劣,遏制了投资,遏制了借贷消费。19日国务院全力一击,放水13000亿,加上货币乘数,非常可观,有点回到08年的意思。但话说回来,今年的外汇占款下得很快,有万亿差额,这次放水,从数学上只是填平了M2的一个坑。当前经济背景下,量不够,坑填满了,还得种树、放水,越早越好,政府不能犹豫。
再看财政:中央政府,除了赤字略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没有给出其他积极信号,中央基建金额几乎无增长。地方政府,债务被规范、城投融资功能被遏制,GDP增速考核被脱钩,加上的官员不作为少作为现象普遍,难以期待。
如果财政一时跟不上,那货币政策的放松力度必须相当大、时间相当长。既然旱情严重,必须大水漫灌,不能细管滴注,要让水渗透下去,穿越板结土壤,渗透到实业,尤其要真正渗透到中小微企业,才能真正有利总体熵情。这种货币力量,必须强力而持续。
在货币市场,先压制短端,后影响长端,把收益率曲线往下拽,把社会融资成本往下拉,这就是所谓的金融救实业,金融推GDP、金融助国。前几天,国开行1年、10年债券的招标利率,降到了年内新低附近,而认购倍数接近7倍,年内新高,算是代表市场首次表态。但目前短端也不稳定,长端也很犹豫,在观察。对此,央行应该给出更加明确信号,使出更大力度。据说央行在考虑直接购买地方政府债券,这是可能的,目前的1万亿地方政府债置换方案,根本不够填补地方政府2015应还及逾期债务,借此,央行可以考虑适当扩大资产负债表。总之,融资成本下不来,实业上不去,金融只能空转。这次超预期降准,应该是国务院看着3月工业增加值数字,最后下了决心:这个数字到了历史地位,不能再温良恭俭让。
问题是,降准的瞬间,几乎所有人想到:恐怕股票又得大涨了。而从20日到现在,果然股市大涨。几乎所有的策略分析报告的立论基础就是,国家放水,顺水行舟。可以理解:银行都是上市公司,从商业运营逻辑上,他不会逆经济下滑之流,把资金痛快地放给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人,也许会更希望用多种方式直接间接参与获利效应明显的股市。就算是拿到资金的企业和企业主,应该有很强动力,将资金转移投入到见效快、财富效应明显的股市。如果都是这个样子,金融交易市场对实业资金的虹吸效应,反而会更加显著,起到负向激励作用。不过,这也是货币政策从稳健走向宽松所必付之代价。我们仍然期待货币政策有更大放松。
以上,对当前宏观和宏观预期,有了一个大概分析。下面说说这些对互联网金融的可能影响。金融涵盖子行业太多,银保信,基券财,一时说不完。集中说下P2P。
资产质量恶化概率提高,必须扎紧篱笆,做好内部风控
经济下行,到今年3月份,中国网贷行业整体成交量达到500亿元,创纪录。历史累计成交量突破5000亿元大关。这值得行业内庆贺。但从另一个方向讲,贷款待收余额也增加至1500亿元。不管你的资产端是什么,总得考虑这个存量的压力,风控如何,贷中贷后管理如何。经济下行,很多资产的质量会严重曝光,在组织资产方面,显然对企业管理者、合作伙伴的风控能力、资产辨识能力、投后控制能力提出了严峻要求。必须扎好篱笆,不能让坏资产过多侵蚀本来就不甚宽裕的资产负债表。这个话题会衍生出投资人维权、政府监督力度、行业形象等一系列非常现实的问题,所以必须提一提。
更多国资会顺势进入P2P行业
经济增速下行,P2P行业整体有压力,舆论也不甚友好,行业当然会迎来竞争者。这个竞争者是谁?国资。
无论是国资的钱,还是民资的钱,都在积极寻找性能价格比更高的投资通路。大家都能看到经济不好,但政策趋势是宽松,所以牛市也许会和宽容的美国日本一样走得很长,都能看到多层级资本市场大发展的造富效应,都能看到境内外各种资本对互联网金融的追逐。说白了,利用接触资产的能力,组织资产的交易,就能造就一个互联网平台或品牌。就算业务本身不挣钱,还可以指望风险投资或资本市场给予超额的回报,国资也会这么想,而且也在这么做。
经过从2003年互联网金融元年以来的充分市场教育和民资试错,国资也基本准备就绪,可以随时出发。核心的股权激励也不是问题,可以在国资控股或参股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实现。想想,谁更有机会接触到“好”的资产端?谁更有机会获得“各级政府”支持的新型行业发展项目?谁不愿意利用政府或国资公信力来获得超额网络信用来发展资金端?这个趋势大家要严肃重视。
从政府平台讲,一般是地区政府金控或地区国资经营公司来组建,这两个端口对当地资产信息利用效率最高,地方政府的金融官员和金融办最有动力;从银行讲,母体自建品牌+子公司投资入股+集团投资控股的品牌,基本这三种方式,2015,我预测银行会投入更多资源来做。
资产端会更加趋轻
都在说P2P命运在于资产端,在于捕捉能力,在于风控。在当前中国信用环境下,消耗这块能力的成本,已经不低了。
经济增速下行趋势,这块能力的不确定性在提升。传统资产端比较沉,比较重,对于中小型P2P而言,要对付大量的门店投入或合作投入,大量的地区资产捕捉人员、风控人员,这不是小成本,没有足够的持续融资,当然面临严峻挑战。所以,我有个设问:什么是中国P2P最佳实践。这个问题,没有唯一标准,要找到适合自己团队规模、业务能力的资产端,并且努力把资产端做好、做扎实,服务好资金端。
什么是好的资产端?我个人觉得,在经济下行期,货币政策宽松期,国家鼓励多层级资本市场培育期,“轻”的资产端,更合适。
什么是轻,我提几个标准:权利清晰、产品标准化、无成本权威外力主动监管、0欺诈、处置迅速、海量交易规模、风控集中。如何选择,请自行体会。至于资金端建设,那既是个体问题,也是行业问题。对于个体,必须扎扎实实拼执行能力,拼全国性执行能力,不远的未来,甚至要拼跨境执行能力。
文章来源:米牛网
最新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