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洵安:国际教育那些事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30日
纠结沮丧:为何顶尖名校的中国学生鲜有佼佼者
记者:您纠结什么?沮丧何来?
梁洵安: 我讲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2011年,我去英国帝国理工大学考察,对中国学生在帝国理工的表现颇为失望。据介绍,当年帝国理工共有8000多名本科生,其中来自中国的已经超过1500名。遗憾的是,这1500名中国学生中,超过八成都是中差生,很少佼佼者。在美国常春藤大学,在牛津、剑桥大学就读的中国学生情况也基本如此。要知道,这些孩子在国内都是以“优秀”闻名的啊!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橘逾淮为枳”?
我在思考:我们辛辛苦苦把原本只有70分水平的学生,通过应试教育的方法,使其考到90分成绩,再通过我们的经验包装,将他们送进一所100分水平的大学。但他们的能力与100分学校要求的学生素质是有明显差距的,好多人在顶尖大学里的学习生活可以说是苦不堪言!这样做,究竟是在帮孩子,还是在害孩子?你说这样能不沮丧吗?进一步思考:我们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的纠结在于:我们的学校如果以这样的办法把这么多学生送进名校,我们怎样在市场上生存?会有多少家长能来“买单”?
问题提出:中国学生最大缺陷是什么?
记者: 请您详细解读一下?
梁洵安: 出国留学教育,或者说中国教育,再进而推至中国目前现状,科学精神的缺失是最大的问题。从历史上看,近几百年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发明创造,可以说没有一件来自中国人。改革开放35年,出国留学人数累计超过400万。这个数字超过之前中国历史上留学生总和数量起码10倍以上,但鲜有杨振宁、李政道、钱学森等让人耳熟能详的“大家”出现。
从我们自己的毕业生看,尽管进入世界顶尖名校学生数以百计,但其中成绩优异的,毕业后往往都去了毕马威、JP摩根或者中金公司、国家开发银行等投资银行工作,几乎没有人进入研究所或者大学继续从事科研。可以看出,他们当年选择常春藤或者牛津、剑桥大学读书,并不一定是出于对其所学科学的由衷热爱!他们享受了当今世界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又有非常聪明的头脑,但却很少有人一辈子投身科学。很多人把就读名校当作在社会谋取高职高薪的敲门砖。我没有权利指责他们的选择,但如果中华民族都是这样那就非常悲哀了。
从育人而言,科学精神是培养学生求“真”,着眼于训练一个人的理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我们希望未来的领科学子,将永远保有好奇心,永远保有探索的热情。他们相信真理,敢于批判。能够成为以自己的理性判断作为行事的唯一标准的人。他们不会因任何外界的诱惑或压力放弃自己的理性选择。
强调健康体魄,是看到在应试教育生态下成长的莘莘学子,有几位没有带眼镜?有几位身体可以强健?他们的身体素质不要说与欧美学生比拼,就是与日本学生也难以抗衡。体育教育的缺失,不仅让孩子身体素质下降,拼搏精神、团队合作意识等意志品质的训练严重不足。这样下去,新一代的“东亚病夫”是不可能完成实现“中国梦”使命的。
如何选择:课程不外乎是实现育人目标的载体
记者: 现在许多学生向往美国大学,您主要办的是英国课程学校。从结果看,你们去英国的成绩非常突出,但美国相对差了一些。您对这些学生如何选择国际课程能提点建议吗?
梁洵安: 如果有机构宣传什么课程是适合去英国的,什么课程是适合去美国的,那要么是无知,要么是为了招生需要刻意贬低别人、哄抬自己。因为对一所学校来讲,课程不外乎是实现育人目标的载体而已,无所谓谁好谁坏,关键看学校的教育思想和怎样组织教学。再直白一点说,看学校怎样运用课程达到自己培养什么人的目标。
现在国际课程五花八门,我无法一一评价。就个人经验而言,我经常把出国留学选择课程比喻为出国开车考驾驶执照。建议最好选择“国际驾照”,就是“通用课程”。换一句话说,拿到了“通用课程”的考试证书,能够证明自己的学科学习水平,不仅会被英国的大学承认,同时也会被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法国等大多数国家的大学承认。再通俗一点讲,这个国际驾驶执照,可以在大多数国家开车。目前,通用国际课程只有两种:国际文凭组织开发的IB课程和英国开发的A level课程。
关于我们学校牛津、剑桥多一些,相对美国常春藤少一些,这与牛津、剑桥和美国常春藤学校选择学生的要求不同有直接的关系。牛津、剑桥主要在选拔学术性人才,学生能否被录取,主要看教授对其面试决定。也就是考察学生是不是学习这个专业的材料。牛津、剑桥不怎么关注社会实践、组织领导能力这些因素。我们大部分学生学习努力,专业基础扎实,加之A level课程英国人更加了解,因此多一些很正常。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牛津剑桥报名截止时间早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牛津剑桥英国面试报名截止时间是10月15日。而美国学校ED(提前批录取,只能选择一所学校)截止日是11月1日,其他大都是12月底截止。牛剑一旦申请,后面就忙碌起来了,要参加STEP等一些特定考试,要飞去英国面试等等,根本没有精力再去折腾美国申请。
美国常春藤学校选择学生有很大不同,我个人理解他们在选拔社会性人才,除了成绩要求外重点还要求学生具备社会责任感、组织领导才能等其他素质。而这些相对学科知识学习,又正是我们同学的短板。
但A level适合去英国,不适合去美国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其实我们的毕业生去美国读书的达到31%。美国是最开放的国家,50多种考试成绩他们都承认。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太多,关键是学生要具备足以让招生官员信服的个人素质与能力。
记者: 现在选择出国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有什么风险?您对家长有些什么建议?
梁洵安: 可以说出国留学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最近微信广为传播的2014年美国共开除了8000余名中国留学生事件就是例证。我有位学生对我说,留学是个“放大镜”,可以把学生的优点和缺点都会明显展现出来。我觉得他讲的非常有道理。现在中国留学生在外出现的负面新闻报道很多,留学生学术造假,炫富比阔现象比比皆是。
社会普遍把这种情况的出现归咎于“不良中介”。但我认为出现问题的根源是他们的父母。理由如下:
一、送孩子出国留学目的不明。历史上出国留学是件非常高大上的事情,留学的目的是去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技术。但在中国人富裕起来后,许多家长把留学作为回避高考激烈竞争的手段,抱着由于孩子很难考上国内名牌大学,所以选择出国留学的想法。但须知要进入国外名校并能够顺利毕业,压力一定都不比国内大学小,甚至压力更大。我经常对一些学习基础很差的学生家长讲,孩子如果在母语的背景下都不能掌握基本的知识,在全英语环境下肯定够呛。现在社会很多元,成功的人也没有多少有留学背景。留学从中学到大学毕业大约要花200万,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这笔钱完全可以作为创业资金投资给孩子去做一件他喜欢的事情,说不定会有一位杰出的企业家诞生!而基础不好的学生出国留学,基本结果只是把这笔钱变成了消费,增加了其他国家的GDP。最近NAFSA(国际教育工作者协会)“中国留学生为美国经济贡献500个亿人民币,占全部留学生30%”的报道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二、名校情结。许多家长在学生申请大学时一味追求“顶尖名校”,而不去看孩子真正的学术能力。西方大学“宽进严出”,进去或许可能,但要取得好成绩毕业并不容易。这就是中国留学生西方顶尖名校很少有佼佼者的重要原因。所以我奉劝家长,在孩子申请国外大学时,最好能够选择比孩子成绩可去大学低一档的大学,这样他会继续保持优秀。对大多数人而言,中国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高分低能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三、望子成龙、拔苗助长的心态助长了成绩单、GPA造假,个人陈述注水等现象频发。所以美国被开除的8000学生中超过80%都是因为学术诚信问题。此外,家长们对自己孩子将独立去面对生活、社交、学习等一系列问题估计不足。
因此,我对家长们的建议是:一、慎重。最清楚自己孩子优点和缺点的应该是家长。如果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学习习惯都比较好,出国留学当然是不错的选择。否则,没有必要拿孩子的青春和数量不菲的金钱去冒险。二、理智。在选择留学的路径上要货比三家,认真备课。三、客观。不要一味被大学排名等左右。应该选择与孩子兴趣与能力匹配的学校。也就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文章来源:领科教育
记者:您纠结什么?沮丧何来?
梁洵安: 我讲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2011年,我去英国帝国理工大学考察,对中国学生在帝国理工的表现颇为失望。据介绍,当年帝国理工共有8000多名本科生,其中来自中国的已经超过1500名。遗憾的是,这1500名中国学生中,超过八成都是中差生,很少佼佼者。在美国常春藤大学,在牛津、剑桥大学就读的中国学生情况也基本如此。要知道,这些孩子在国内都是以“优秀”闻名的啊!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橘逾淮为枳”?
我在思考:我们辛辛苦苦把原本只有70分水平的学生,通过应试教育的方法,使其考到90分成绩,再通过我们的经验包装,将他们送进一所100分水平的大学。但他们的能力与100分学校要求的学生素质是有明显差距的,好多人在顶尖大学里的学习生活可以说是苦不堪言!这样做,究竟是在帮孩子,还是在害孩子?你说这样能不沮丧吗?进一步思考:我们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的纠结在于:我们的学校如果以这样的办法把这么多学生送进名校,我们怎样在市场上生存?会有多少家长能来“买单”?
问题提出:中国学生最大缺陷是什么?
记者: 请您详细解读一下?
梁洵安: 出国留学教育,或者说中国教育,再进而推至中国目前现状,科学精神的缺失是最大的问题。从历史上看,近几百年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发明创造,可以说没有一件来自中国人。改革开放35年,出国留学人数累计超过400万。这个数字超过之前中国历史上留学生总和数量起码10倍以上,但鲜有杨振宁、李政道、钱学森等让人耳熟能详的“大家”出现。
从我们自己的毕业生看,尽管进入世界顶尖名校学生数以百计,但其中成绩优异的,毕业后往往都去了毕马威、JP摩根或者中金公司、国家开发银行等投资银行工作,几乎没有人进入研究所或者大学继续从事科研。可以看出,他们当年选择常春藤或者牛津、剑桥大学读书,并不一定是出于对其所学科学的由衷热爱!他们享受了当今世界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又有非常聪明的头脑,但却很少有人一辈子投身科学。很多人把就读名校当作在社会谋取高职高薪的敲门砖。我没有权利指责他们的选择,但如果中华民族都是这样那就非常悲哀了。
从育人而言,科学精神是培养学生求“真”,着眼于训练一个人的理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我们希望未来的领科学子,将永远保有好奇心,永远保有探索的热情。他们相信真理,敢于批判。能够成为以自己的理性判断作为行事的唯一标准的人。他们不会因任何外界的诱惑或压力放弃自己的理性选择。
强调健康体魄,是看到在应试教育生态下成长的莘莘学子,有几位没有带眼镜?有几位身体可以强健?他们的身体素质不要说与欧美学生比拼,就是与日本学生也难以抗衡。体育教育的缺失,不仅让孩子身体素质下降,拼搏精神、团队合作意识等意志品质的训练严重不足。这样下去,新一代的“东亚病夫”是不可能完成实现“中国梦”使命的。
如何选择:课程不外乎是实现育人目标的载体
记者: 现在许多学生向往美国大学,您主要办的是英国课程学校。从结果看,你们去英国的成绩非常突出,但美国相对差了一些。您对这些学生如何选择国际课程能提点建议吗?
梁洵安: 如果有机构宣传什么课程是适合去英国的,什么课程是适合去美国的,那要么是无知,要么是为了招生需要刻意贬低别人、哄抬自己。因为对一所学校来讲,课程不外乎是实现育人目标的载体而已,无所谓谁好谁坏,关键看学校的教育思想和怎样组织教学。再直白一点说,看学校怎样运用课程达到自己培养什么人的目标。
现在国际课程五花八门,我无法一一评价。就个人经验而言,我经常把出国留学选择课程比喻为出国开车考驾驶执照。建议最好选择“国际驾照”,就是“通用课程”。换一句话说,拿到了“通用课程”的考试证书,能够证明自己的学科学习水平,不仅会被英国的大学承认,同时也会被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法国等大多数国家的大学承认。再通俗一点讲,这个国际驾驶执照,可以在大多数国家开车。目前,通用国际课程只有两种:国际文凭组织开发的IB课程和英国开发的A level课程。
关于我们学校牛津、剑桥多一些,相对美国常春藤少一些,这与牛津、剑桥和美国常春藤学校选择学生的要求不同有直接的关系。牛津、剑桥主要在选拔学术性人才,学生能否被录取,主要看教授对其面试决定。也就是考察学生是不是学习这个专业的材料。牛津、剑桥不怎么关注社会实践、组织领导能力这些因素。我们大部分学生学习努力,专业基础扎实,加之A level课程英国人更加了解,因此多一些很正常。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牛津剑桥报名截止时间早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牛津剑桥英国面试报名截止时间是10月15日。而美国学校ED(提前批录取,只能选择一所学校)截止日是11月1日,其他大都是12月底截止。牛剑一旦申请,后面就忙碌起来了,要参加STEP等一些特定考试,要飞去英国面试等等,根本没有精力再去折腾美国申请。
美国常春藤学校选择学生有很大不同,我个人理解他们在选拔社会性人才,除了成绩要求外重点还要求学生具备社会责任感、组织领导才能等其他素质。而这些相对学科知识学习,又正是我们同学的短板。
但A level适合去英国,不适合去美国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其实我们的毕业生去美国读书的达到31%。美国是最开放的国家,50多种考试成绩他们都承认。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太多,关键是学生要具备足以让招生官员信服的个人素质与能力。
记者: 现在选择出国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有什么风险?您对家长有些什么建议?
梁洵安: 可以说出国留学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最近微信广为传播的2014年美国共开除了8000余名中国留学生事件就是例证。我有位学生对我说,留学是个“放大镜”,可以把学生的优点和缺点都会明显展现出来。我觉得他讲的非常有道理。现在中国留学生在外出现的负面新闻报道很多,留学生学术造假,炫富比阔现象比比皆是。
社会普遍把这种情况的出现归咎于“不良中介”。但我认为出现问题的根源是他们的父母。理由如下:
一、送孩子出国留学目的不明。历史上出国留学是件非常高大上的事情,留学的目的是去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技术。但在中国人富裕起来后,许多家长把留学作为回避高考激烈竞争的手段,抱着由于孩子很难考上国内名牌大学,所以选择出国留学的想法。但须知要进入国外名校并能够顺利毕业,压力一定都不比国内大学小,甚至压力更大。我经常对一些学习基础很差的学生家长讲,孩子如果在母语的背景下都不能掌握基本的知识,在全英语环境下肯定够呛。现在社会很多元,成功的人也没有多少有留学背景。留学从中学到大学毕业大约要花200万,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这笔钱完全可以作为创业资金投资给孩子去做一件他喜欢的事情,说不定会有一位杰出的企业家诞生!而基础不好的学生出国留学,基本结果只是把这笔钱变成了消费,增加了其他国家的GDP。最近NAFSA(国际教育工作者协会)“中国留学生为美国经济贡献500个亿人民币,占全部留学生30%”的报道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二、名校情结。许多家长在学生申请大学时一味追求“顶尖名校”,而不去看孩子真正的学术能力。西方大学“宽进严出”,进去或许可能,但要取得好成绩毕业并不容易。这就是中国留学生西方顶尖名校很少有佼佼者的重要原因。所以我奉劝家长,在孩子申请国外大学时,最好能够选择比孩子成绩可去大学低一档的大学,这样他会继续保持优秀。对大多数人而言,中国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高分低能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三、望子成龙、拔苗助长的心态助长了成绩单、GPA造假,个人陈述注水等现象频发。所以美国被开除的8000学生中超过80%都是因为学术诚信问题。此外,家长们对自己孩子将独立去面对生活、社交、学习等一系列问题估计不足。
因此,我对家长们的建议是:一、慎重。最清楚自己孩子优点和缺点的应该是家长。如果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学习习惯都比较好,出国留学当然是不错的选择。否则,没有必要拿孩子的青春和数量不菲的金钱去冒险。二、理智。在选择留学的路径上要货比三家,认真备课。三、客观。不要一味被大学排名等左右。应该选择与孩子兴趣与能力匹配的学校。也就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文章来源:领科教育
最新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