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维:互联网上半场已结束,下半场还剩20年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12日
以下为演讲实录
今天特别激动,我是一个年轻的创业者,3年多前创业创办了滴滴打车,现在改名叫滴滴出行。参加过很多的论坛活动,去过达沃斯,去过博鳌,昨天(5月25日)刚从贵阳的大数据峰会回来,但从来没有一个会议像今天这样,我一路上紧张又忐忑,因为下面坐的都是我们的父母官。而且我看到好像今天女士很多,都坐在前排,这也反映了中国的进步。
柳青来到的滴滴的时候,她讲滴滴是有大男子主义的公司,出门都是HR和女同事帮男同事安排行程,两年以后她跟我讲滴滴进步了,因为我们出去的时候男士主动帮女士安排,她说这是中国企业的进步。
除了紧张和忐忑,我内心也是特别开心和兴奋的,我觉得滴滴这样一个年轻的、前沿的、创新的互联网企业,我这样一个只有33岁的年轻创业者,能够有机会站到这里,在国家行政学院跟大家分享最前沿的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新情况,这本身就是我们国家的进步。
我相信欧洲、印度可能不会有很多互联网创业者,有机会去跟当地的主管部门沟通、交流,去推动新的经济和产业的发展,所以我内心非常的珍惜。
昨天晚上我大概十点多钟才回到北京,我去参加贵阳大数据产业峰会,这是我第一次去贵阳,我不知道在座的有没有贵州的官员,两天的时间给了我非常多的震撼。在我的印象之中,贵州贵阳是西南部一个不发达的地区,我能想到的可能只有酸汤鱼。
但没有想到,贵阳举办了全球领先的大数据产业的峰会,不仅仅是像我们这些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像BAT、京东、滴滴都去了,全世界范围内一些顶尖的企业也都到了贵阳。
贵阳市市委书记陈刚书记说,“任何时代只要有变革就有机遇,关键是看能不能发现这样前瞻性的产业和技术变革趋势,有这个洞察力,也有这样的魄力去提前布局。”昨天,李克强总理也在贵阳发表了主旨演讲,我的感触很深。贵阳两三年前什么都没有,但是他们“无中生有”,反倒在最前沿的互联网和大数据产业发展上占据了制高点,开始推动整个国家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帮助探索道路。
[程维:这个时代如果不创业一定会后悔]
今天回到北京来能够跟大家分享滴滴作为一家年轻的,当然也是在最前沿探索移动互联网,探索分享经济,探索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企业,我们的心路历程和我们对于未来的一些看法。
滴滴是一家很年轻的企业,我们只有不到4年的时间,10天之后是我们4周岁的生日,在创办滴滴之前,我在阿里巴巴工作了8年,前6年是在B2B公司,那是一家帮助中国中小企业做外贸出口的公司,也是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
互联网就像一张大网一样把全世界连接在一起,马云看到了这个机会,那个时候中国做外贸的企业只有参加展会或者靠一些关系才能够有订单,他说可不可以用互联网把这个展会搭起来,把全世界变成一个大的平台,让中国的企业一秒钟就可以跟国外的买家连在一起,办一个365天永不落幕的广交会。
我眼睁睁的看着互联网从没有人相信,到变成所有的企业如果想要做生意的一个必须的标配品,改变了外贸出口。再到2008年2010年前后,整个外贸经济出了一些问题,全球经济危机需求减少,淘宝开始在内销上推动整个零售产业链的变革。原来商品生产出来要卖给消费者,中间要经过层层的经销商,每一层经销商都要有库存,都要有很多的成本投进去管理,能不能有一张网把所有线下的交易搬到网上来,你不需要去到处找,在淘宝上就有所有的商品,你可以直接买到它,提高了整个城市的效率,降低了大家的成本,所以中国也变成全球电子商务发展规模最大的国家。
我在阿里巴巴的最后2年是在支付宝,原来在网上买东西最大的问题是我和卖东西的人是不见面的,那到底我把钱先给你你再给我发货,还是你先把货寄给我我再把钱给你,大家互相不信任,没有一个好的信任基础,没有这样一个支付的工具,谈不上后来电子商务的发展,所以到了支付宝,当时有一句话说“如果银行不做,支付宝来做”,开发了一个这样的网上支付平台和工具。
昨天我在贵阳的机场点了一碗花溪牛肉粉,我已经不习惯带现金了,哪里都可以用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付钱,整个中国走到了全球移动支付最前沿,支付宝现在已经在投资印度和东南亚。
我深刻的看到在一个一个的行业里面,互联网作为这个时代最先进的生产力,不断的去改造每一个垂直的行业,一切改造的目的是以提高整个行业的生产效率,提高用户的消费体验,降低整体成本为目的的。
到了2012年的时候,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我希望能够出来创业,这个时代如果不创业一定会后悔,所以我辞去了阿里巴巴支付宝副总经理的职位,回到北京开始了我的创业之路,创办了滴滴打车。
我们能够看到互联网在中国发展了15年,“衣食住行”里的“衣食住”都被互联网改变了,但是只有“出行”是最传统的。“衣食住”在中国也并不是什么社会问题,中国的商品过剩,购物是不难的,在中国也没有人说买衣服难,吃饭越来越好,有越来越多的选择,住房条件比10年前好,我比我父母当年住的都要好,但只有出行好像是越来越困难的。
在一个城市里面打车是难的,地铁公交是难的,买车是不方便的,买到车是限行的,既使开出去了也是越来越堵的,所以出行好像是越来越困难的,出行是最晚被互联网改变的行业。
2012年,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元年,那一年像苹果手机、三星手机这样的智能手机越来越便宜、开始普及,在那之前都还是诺基亚。智能手机意味着在身上有一个终端就可以连上互联网,他可以随时定位你在哪里,不需要在屋子里面有一个电脑才能够上网。正是因为硬件,还有4G网络的普及打车软件开始发展。
[创业早期,大多数朋友都告诉程维,做打车软件不靠谱]
我意识到,互联网是解决出行问题的契机。我自己也有切身的痛点,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平常是经常打车的,我在杭州工作的时候,每个周五要从杭州坐飞机回北京,经常要提前两个小时在杭州打车,大概五六点钟的时候,如果有杭州的领导在座,应该知道杭州五六点钟出租车交班的时候打车有多困难,我好几次提前两个小时打车打不到,等我到机场的时候飞机已经走了。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次我想打车回公司,天上下着雨,我一遍走路一边拦车,结果等我走到公司的时候我还是没有打到车,身上已经淋湿了,像这样的事情非常多。
一方面我们看到乘客打车挺困难,另一方面发现司机也是效率最低很辛苦的一群人。司机的工作方式,几十年来都是扫活,扫活就是到路上转,看看能不能找到订单,花时间空驶,要浪费一些资源,很辛苦,效率也是比较低下的。2012年的时候,我们看到了“衣食住行”里最后一个出行的行业,因为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和4G这种网络技术的普及,开始打开了这样的窗口,所以我们创办了滴滴打车,那个时候我们简单的相信,只要你在屋子里面叫车,车到了再出门,比你去路边碰运气体验更好,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会喜欢这种新的方式。
但是,早期创业的时候,我问了身边所有的朋友,我说我想做一个打车软件你觉得怎么样,大家都觉得你好好的在阿里巴巴呆着多好,打车软件不靠谱。大家觉得中国没有诚信体系,你叫到车车也未必会来,他看到有个人要去机场他可能接别人走了,车来的路上可能你看到别的空车你也不等他。还有司机没有智能手机,2012年的时候出租车司机确实只有10%的人能掏出一个苹果或者三星的手机,大多数是诺基亚,没有智能手机大家装不了软件。那个时候还没有在线支付,大家并不习惯像今天你这样,滴滴叫一个车直接就可以付车费,那个时候打车用一卡通支付都是不普及的,司机只收现金,他拒绝这种互联网的方式。还有政策风险,所以一开始是没有人相信的。
一开始滴滴在北京和深圳两个城市做。在北京创业我特别担心,因为北京未必能够那么接受新鲜事物,所以我在深圳放一个团队同时开拓,毕竟深圳是特区。我们开始在这两个城市向出租车公司和司机推广,我印象很深刻,北京有186家出租车公司,我们跑了1个月的时间,跑了一百家公司,所有的公司都拒绝了滴滴。我们说免费给你做一套系统,然后用户叫车,你这边司机就可以接到订单,帮助司机提高效率,但所有人都拒绝了我们。
拒绝我们的理由只有一个,就是你有没有交委的红头文件。说城市是有电话呼叫中心的,呼叫中心已经做了很多年,只有他们能调度出租车,互联网公司是不可以的。碰到更大的问题是,在北京还好,在深圳我们刚刚上线的时候,本来觉得深圳更开放是一个火种,如果北京万一不行,我们可以退到深圳,结果刚上线的时候深圳率先把我们叫停了,这一下子就让我感觉到好像退路都没有。
所以早期我们希望让司机和出租车公司能够接受这种新的打车软件,去帮他提高效率是非常困难的。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教育和推广,慢慢开始有一些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的司机先用起来,他们的工作效率提高后,滴滴才有了口碑,才开始慢慢传开,乘客端也是一样。
所以我们早期就是从一点一点教育出租车司机,让他们尝试使用新鲜事物。大概到了2013年的时候,在北京、深圳、上海这样的一些城市,慢慢就开始有了很多用户和司机愿意尝试打车软件。在2013、2014年的时候,滴滴快的爆发了补贴大战,开始有了很多的资本去教育用户使用这样的新鲜事物,很快打车软件就开始流行了起来。到2014年底的时候,基本上中国的出租车司机80%以上都开始用上了打车软件,这个速度远远超过了之前电子商务或者团购对于传统行业互联网化的改造速度。
在2015年初的时候滴滴快的合并,到那一天我们发现出租车司机已经从最不互联网化的一个群体,变成了整个中国移动互联网程度最高的群体,绝大多数的出租车司机都会熟练的使用移动终端。说明早期是因为硬件的普及不够制约了软件的发展,后期是因为软件的发展在推动硬件的普及,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从路边打车到手机叫出租车,大概花了2年时间,直到2015年整个出租车行业互联网化成都已经很高,我们发现还有一些问题不能解决,比如尽管出租车司机大都在用滴滴,但高峰期还是叫不到车。比如说对于司机的服务,很多乘客投诉司机拒载或者服务有一些不到位,我们并没有一些抓手去管理。
最早打车软件解决租车行业信息化的问题,后来的专车和快车,在推动出租车行业的市场化。出租车行业不够市场化最大的问题是什么,第一是价格并不反映供需,第二是服务并不决定司机的收入。价格不反映供需就是很多人打车,只有很少的车,但是价格是固定的,并不能够激励到司机,缓解供需不平衡,也不能够挑选出来到底谁更着急,谁应该先走,价格的杠杆是没有的。平峰期的时候很多车闲置,或者司机返程价格也不能降一点。出租车整体服务不好,并不能怪司机,那些服务好的司机,他并不能比服务不好的司机收入高,反倒是那些偷奸耍滑的、绕路的司机能赚到更多钱,这个收入分配和激励的机制是失灵的,好的司机不会被鼓励,坏的司机不会被惩罚,所以服务会越来越差。
但并不是原来不想建这样的激励机制,而是获取司机服务数据成本太高。原来出租车开出去之后很难监督服务,要等乘客打电话投诉司机或者写信寄锦旗表扬才知道,获取数据成本太高了,大多数情况下用户都是不会投诉的。所以我们推出了专快车服务,我们希望能够让服务好的司机赚到更多钱的服务,我们并没有很多的队长去管理他们,我们只是根据每一单乘客的评价去决定这个司机的收入,如果你获得差评,就像淘宝上面你买东西获得差评一样,这个差评会影响到你未来的收入和订单,如果你被严重投诉,你就要离开这个平台,如果你被表扬,你是服务最好的司机,你就会优先得到订单,用这样的机制鼓励好司机。
关于价格,如果很多人叫车,这个时候车少就应该涨一点价,这样会选出最着急要走的用户,同时激励更多司机过来接单。比如原来我住在上地,几年前并没有那么繁华,也不好叫车,但是慢慢的一些互联网公司起来以后,开始有很多人叫车,那这个地方就会慢慢的有很多的订单,而且车少价格就会涨上去,或者九十点下班时候很多人叫车价格会高,很多的司机就会被鼓励来到这个地方,它是一种根据供需关系自然调节的工具。
还有很多地方,比如说我们打一个车去昌平,很多司机希望能拉一个单回来,但是那个地方订单少,就应该把回程单价格降下来,这样的话很多人本来不愿打车,但是看到价格便宜可能就会选择打车,这样司机也不用空驶,提高了效率。这是第一点,滴滴打车解决了整个出租车行业的信息化问题,我们希望滴滴专快车车能推动行业市场化。
第二个,我们发现如果只有职业司机,不管怎么调节,高峰期都是叫不到车的,这令我很困扰。直到有一次我拜访了北京大学的周其仁教授,我问他怎么能在高峰期保障用户打到车。他说这是一个典型的经济学问题,叫“潮汐需求经济学”。类似的问题还有春运和黄金周旅游,像潮汐一样,用户需求一波一波,高峰期供应都会瓶颈。大家想一想,三亚到底要建多少酒店,能够让十一和春节来三亚的所有游客都能住上酒店,如果黄金周期间都能住上的话,平峰期这些酒店会大量的空置,这是不经济的,这些酒店不可能一年只服务两周的时间。包括铁路也是一样的,如果春运期间所有的票都能够很方便的买到,平峰期的时候这些列车和铁轨又怎么办,注定是大量亏损的,如果只从经济学的角度,我们怎样解决这样一个经济学的问题呢。
周教授跟我讲,他说唯一的解法就是“共享经济”,我们看看酒店是怎么解决的。首先,是根据平峰期的需求建立职业的酒店,保证平峰期的时候这些酒店70%有人入住。在高峰期的时候,酒店价格要涨上去,同时大量临时的家庭旅馆补充进来,他们平常干别的,但是在黄金周的时候,他们可以把家里面空余的房间或者不住的房子在黄金周期间共享出去,等到黄金周结束后又去做别的事情。这是把整个社会闲置的资源整合起来,随着市场的潮汐自然而然的调节供应的模式,这就是滴滴一直在讲的“潮汐”。
所以不可能只有全职司机,在高峰期大家出行的需求是平峰期的5倍。高峰期大家都要出门,平峰期都在单位、家里。如果高峰期车是够的,大家都能够都坐上,平峰期的时候这些职业的司机就在那里闲着,他是赚不到钱的,养活不了他自己。
所以我们开始引入大量兼职的司机,今天滴滴的专车、快车有近80%是兼职司机。我们还有顺风车,顺风车在中国现在有700万辆注册,你在上班的路上自己一个人开,或者还有空座位,我们帮你找到跟你顺路的人请他们跟你一起走,他就像三亚的家庭旅馆一样,在高峰期的时候,把那些并不是职业酒店的家庭旅馆,并不是职业司机的白领的资源分享出来,能够让大家一起拼车顺利的出行。
[一周购物一次叫剁手党,但人们每天都有一两次出行]
在2015年,在滴滴和快的合并之后,我们开始推出了专车服务、快车服务、顺风车服务。滴滴的梦想是让出行更美好,我们希望能够建设一个中国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用互联网把路上所有的交通工具都连接起来,统一调度,互相分享。把出行需求搬到互联网上,把所有的供应搬到互联网上,通过一个云端的大数据智能交通引擎统一匹配和调度,提高整个城市出行的效率,提高每一个市民和司机的体验。就像今天坐飞机和航空业一样,有多少人要出行,有多少架飞机,每个航线设定,都是精确调度的,这样使得整体的效率最大化。
在这样的一种思路下面,滴滴的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巴士这些业务高速发展,三年半多一点的时间,我们变成了整个中国甚至全球发展最快的互联网公司。我们有3亿用户,在中国400多个城市里开展服务,司机超过了1400万,1400万的司机是整个中国所有机动车总量的10%。每天服务的订单超过1300万,1300万订单是整个中国第二大的互联网交易平台,第一大是什么大家知道吗?是淘宝,是电子商务,它一天大概有超过3000万笔交易,我们大概1300万笔,但我们才发展了3年多。我们相信出行有一天一定是中国交易笔数最大的平台,因为购物大概一个月、两个月才买一两次东西,一周买一次的叫剁手党,但大家每天都有一两次的出行,是最高频的服务。
大家知道世界上最大的运输企业是谁,我听到有人在讲铁道部。原来最大的出租车公司是北京的银建,大概有3万辆出租车,每天服务大概几十万乘客。最大的航空公司是国航,每天服务十几二十万次。公交地铁都是地域性集团。我查了一下,原来最大的运输企业确实是铁路总公司,平常一天大概服务500万人次,在今年春运初七那天返程那天创历史新高,1034万人次。所以现在滴滴已经超过铁路总公司,超过所有公交集团,地铁集团成为最大的出行服务企业,我们每天服务超过1300万次。但是今天大概只有1%的出行从线下到了网上,淘宝在全中国渗透率超过13%,我们还有超过十倍的空间,还处于发展的很早期阶段。社会给了滴滴很大的信任,从安全、服务到效率,滴滴有很大的发展机遇,也有很大的责任。
刚刚简单介绍了一下滴滴早期创业的想法,解决打车难的问题,让出行更美好。构建一个在互联网上的一站式出行平台,把所有线下的交通工具搬到了互联网上。滴滴发展非常快,除了它是“互联网+交通”的典型,还有什么趋势是滴滴能够快速发展背后真正的关键,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讲到的“分享经济”。
大家知道这个时代的大背景,是从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工业时代往互联网时代的变革。工业时代所有的人都是拥有经济,大家的梦想是成为中产阶级,要拥有越来越多的商品,要买房子,买车子,这些需求拉动了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所有的工厂都是为了满足人们拥有的欲望而大规模生产,提高整个社会生产的效率,降低商品的成本让每个人拥有很多很多的商品,这是过去300年整个工业时代主要的一个脉络。全球产业分工先从欧洲生产、美国生产再转移到了中国,现在转移到了东南亚和印度,这是工业时代大的脉络。
但是,人类是不是可以每一个个体都拥有这么多资源,拥有这么多工业商品呢,在互联网时代到来的时候,那些资源紧缺的领域开始孕育出分享经济的萌芽,也只有互联网时代,那些紧缺资源的行业也才会开始有分享经济的萌芽,而分享经济是未来20年整个互联网时代最大的发展趋势。
我非常荣幸也很惊喜的看到,在去年乌镇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习主席在演讲的时候多次提到了分享经济。昨天我们在数博会上听李克强总理讲话的时候,大段篇幅在讲中国分享经济的发展。我们去了硅谷,去欧洲,去印度、去东南亚、日本、韩国,我们从来没有看到有哪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和元首,这么关注并且有洞见的在思考分享经济这样一个可能一年前我们都没有听过的词,那到底分享经济是什么,它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社会和推动整个中国的发展。
资源瓶颈的行业不可能每个人都拥有。那什么是最瓶颈的行业,还不是住宅,房子可以往上建高楼,可以建地下室,居住资源是三维的,而交通是二维的,大家都在一个平面上出行,城市里交通资源碰到很大瓶颈。
原来在大城市里面,如果你没有车,出门你只能坐公交或者出租车,是很不方便的,所以逼着大家只要有条件就一定要买一辆车,这种需求拉动了中国过去十几年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变成了全世界汽车产销量最大的国家。但是去年开始出现拐点,为什么,是因为汽车太多了吗?中国有多少汽车,据统计中国有1.4亿辆机动车,而中国有8亿的城镇人口,大概就意味着只有17%的人口是拥有汽车的,北京有500万辆机动车,3000万的总人口,大概也是17%北京的市民是拥有汽车的。这个数字在美国大概是50%,中国的人均拥有汽车的比例还大概只有美国1/3,美国每个家庭都有几辆车,中国还没到这个程度。
但是也就是这个时候,整个中国所有的大城市都开始拥堵不堪,很多城市已经开始采取很多很激进的限制措施,限制大家购买汽车,需要摇号,我有一个朋友摇了20个月在北京都没有摇到,完全是靠命运在摇号,我听说上海的车牌价格已经比很多A级车都要贵了。还有限号,买了车以后也不让开,北京一度说要单双号限行,两天只能用一天,中国在只有美国1/3汽车拥有比例的时候已经碰到了瓶颈,这个瓶颈来源于中国人口的密度,来源于中国主城区人口集中造成的拥堵,来源于中国路网建设基础的薄弱。
所以中国是不可能走美国的老路的,每一个城镇的居民像美国人一样拥有一辆车。怎么办呢,大家生活水平要提高,大家希望出行能够越来越方便舒适,唯一的办法就是未来10年,不能像过去10年一样每个人去买一辆汽车,而是让一个汽车服务几十个人,不增加汽车总量但靠分享服务更多的人,大家按使用付费而不再需要拥有汽车。
我们想一想,为什么我们每个人要买一辆汽车,买一个汽车大概只有4%的时间在开,但是要付100%的钱,整个城市要为那个96%买了以后都会闲在那里的汽车去修建这么多停车场。真的有必要每个人都拥有一辆汽车吗?还是说按照使用付费就好,有滴滴这样的互联网平台去把现有存量的资源整合起来,能够把它闲置的时间拿出来分享给更多的人使用,降低了每一个人的成本,提高了整个城市资源的使用效率。
我们看到分享经济领域的另一个代表是Airbnb,Airbnb放在中国也是前5大的互联网公司,Airbnb之所以能够发展这么快,也是因为资源的瓶颈,每次一举办奥运会,举办世界杯,主办国就会有大量的人涌进,会发现那个地方根本没有那么多专业的酒店,怎么办,大家开始把家里空房间拿出来分享。人性的一面是自私的,他不愿意分享的,他有各种各样的担心。但是因为资源的瓶颈,你想一想,巴塞罗那或者里约办世界杯奥运会的时候,人比原来的市民多了1倍都不止,不分享那怎么办,不能睡大街,自然而然推动了这个行业的发展。
分享经济势必会推动整个国家的信用体系,大家设想一下,没有信用体系你是不敢分享的,你请一个人到你家里来住,如果你不知道这个人是谁,从哪来,是不是可信赖,有没有犯过罪,没有这样的社会诚信体系基础不可能孕育出来分享经济的,我们看到那些信用基础发达的国家分享经济发展会更快,而分享经济又进一步的通过互联网,记录行为、沉淀数据推动了这些国家信用体系的发展和成熟。
中国原来最缺的是信用体系,没有信用体系是不能要求人性的,只能靠大数据记录每一个次的行为,并且让每个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在任何地方的行为都是被大数据和互联网沉淀下来的,就像司机一样,原来绕一个路这个行为不被知道,因为体系不健全,所以会被纵容或者默许,但是大数据和信用体系一旦建立,会使得所有的行为被记录,被透明化,而且要为之负责任,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就会变好,人性都是差不多的,我也不觉得西方人比中国人好在哪里,还是体系建设的问题。所以Airbnb、滴滴都是在资源瓶颈里面,需求又很多,打破了拥有的边界,开始把闲置资源利用起来,开始有了分享经济。
中国很有可能是全球分享经济的领军国度,工业时代并不是我们引领的,但是我们相信分享经济时代中国很有可能超过美国和欧洲,是因为原来中国的资源比他们更加瓶颈。我们还是以滴滴为例,Uber在美国并没有改变美国人出行的基本习惯,美国人出行还是自己开车为主,因为美国买车很便宜,油也很方便,自己开车出行只有7美金/次,但美国人力成本很高,司机很贵,所以打车成本大概要21美金/次,所以打车是自己开车3倍的成本,所以美国是没有钱的人自己开车的,有钱了才雇一个人,不管出租车还是雇别人给你开。
Uber在美国出现之后把21块钱打到了14块钱,但是依然要比自己开车贵,因为Uber的司机也是很高的人工成本,所以整个北美的移动出行发展的比中国早两年,他们已经发展了6年。整个北美Uber和Lyft所有的公司加起来一天只服务了200多万人次,但是中国为什么只有四年不到的时间,一下子就有1300多万人次,而且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美国,是因为中国的成本结构不同。中国是买车很贵,不管汽车购买的成本,各种各样手续的成本,还是以后使用被限制造成的成本,这个成本算下来,摊到每一次开的里面大概要花20美金,这个成本还在越来越往上涨。
我们相信随着拥堵费、停车费越来越贵,摇号越来越难,总有一天北京和上海的停车费会超过你开车去吃饭的钱,发现吃饭的钱还没有停车费贵,那就要想一想为什么要开车去吃饭了。大家不要笑,今天的曼哈顿、香港岛就是这样子,所以在中国买车出行是很贵的,出行一次的成本大概是20美金,但是滴滴只要4美金。
我们正在全力以赴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大家知道为什么中国电动汽车推不起来,因为老百姓是很在乎车购买的价格的,而对于使用成本,用的不多所以并不是很敏感,但是对于我们而言,我们很在乎使用成本。所以我们有动力去推动电动车普及。刚刚在深圳,我们帮助比亚迪销售了将近1万台电动汽车给司机,我们希望未来滴滴网络内全职司机电动汽车占比超过5成。
无人驾驶,正是因为美国人工成本非常高,所以美国所有的顶级互联网公司都在全力投入无人驾驶,好像听起来还很遥远,但它很可能会像AlphaGo一样会横空出世,突然有一天它告诉我们电脑下棋的水平已经超过了人脑,那一天起全世界的棋手可能都要失业了。同样也会有一天,我们听到美国或者欧洲有一辆电脑驾车的水平超过了人脑,开始有电脑能够模拟人的眼睛识别物体,开始有电脑比人脑更精准的判断,反应更快更稳定,不会疲劳驾驶也不会喝酒。
大家要知道Google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在路上开了100多万公里。没有几个人类能够开100万公里,有也都是出租车司机。Google还会不断累计,车也会越来越多,每一公里驾驶都会变成数据累计到电脑上面去,总有一天电脑超过了普通驾驶员的人脑,就像AlphaGo超过了李世石一样,一个新的时代就到来了。就是因为美国的人力成本太高了,所以他们有巨大的动力去推动这种变革,一旦技术变革以后在世界范围内就会普及,到时可能第三方出行的成本还会降低60%。
今天特别激动,我是一个年轻的创业者,3年多前创业创办了滴滴打车,现在改名叫滴滴出行。参加过很多的论坛活动,去过达沃斯,去过博鳌,昨天(5月25日)刚从贵阳的大数据峰会回来,但从来没有一个会议像今天这样,我一路上紧张又忐忑,因为下面坐的都是我们的父母官。而且我看到好像今天女士很多,都坐在前排,这也反映了中国的进步。
柳青来到的滴滴的时候,她讲滴滴是有大男子主义的公司,出门都是HR和女同事帮男同事安排行程,两年以后她跟我讲滴滴进步了,因为我们出去的时候男士主动帮女士安排,她说这是中国企业的进步。
除了紧张和忐忑,我内心也是特别开心和兴奋的,我觉得滴滴这样一个年轻的、前沿的、创新的互联网企业,我这样一个只有33岁的年轻创业者,能够有机会站到这里,在国家行政学院跟大家分享最前沿的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新情况,这本身就是我们国家的进步。
我相信欧洲、印度可能不会有很多互联网创业者,有机会去跟当地的主管部门沟通、交流,去推动新的经济和产业的发展,所以我内心非常的珍惜。
昨天晚上我大概十点多钟才回到北京,我去参加贵阳大数据产业峰会,这是我第一次去贵阳,我不知道在座的有没有贵州的官员,两天的时间给了我非常多的震撼。在我的印象之中,贵州贵阳是西南部一个不发达的地区,我能想到的可能只有酸汤鱼。
但没有想到,贵阳举办了全球领先的大数据产业的峰会,不仅仅是像我们这些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像BAT、京东、滴滴都去了,全世界范围内一些顶尖的企业也都到了贵阳。
贵阳市市委书记陈刚书记说,“任何时代只要有变革就有机遇,关键是看能不能发现这样前瞻性的产业和技术变革趋势,有这个洞察力,也有这样的魄力去提前布局。”昨天,李克强总理也在贵阳发表了主旨演讲,我的感触很深。贵阳两三年前什么都没有,但是他们“无中生有”,反倒在最前沿的互联网和大数据产业发展上占据了制高点,开始推动整个国家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帮助探索道路。
[程维:这个时代如果不创业一定会后悔]
今天回到北京来能够跟大家分享滴滴作为一家年轻的,当然也是在最前沿探索移动互联网,探索分享经济,探索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企业,我们的心路历程和我们对于未来的一些看法。
滴滴是一家很年轻的企业,我们只有不到4年的时间,10天之后是我们4周岁的生日,在创办滴滴之前,我在阿里巴巴工作了8年,前6年是在B2B公司,那是一家帮助中国中小企业做外贸出口的公司,也是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
互联网就像一张大网一样把全世界连接在一起,马云看到了这个机会,那个时候中国做外贸的企业只有参加展会或者靠一些关系才能够有订单,他说可不可以用互联网把这个展会搭起来,把全世界变成一个大的平台,让中国的企业一秒钟就可以跟国外的买家连在一起,办一个365天永不落幕的广交会。
我眼睁睁的看着互联网从没有人相信,到变成所有的企业如果想要做生意的一个必须的标配品,改变了外贸出口。再到2008年2010年前后,整个外贸经济出了一些问题,全球经济危机需求减少,淘宝开始在内销上推动整个零售产业链的变革。原来商品生产出来要卖给消费者,中间要经过层层的经销商,每一层经销商都要有库存,都要有很多的成本投进去管理,能不能有一张网把所有线下的交易搬到网上来,你不需要去到处找,在淘宝上就有所有的商品,你可以直接买到它,提高了整个城市的效率,降低了大家的成本,所以中国也变成全球电子商务发展规模最大的国家。
我在阿里巴巴的最后2年是在支付宝,原来在网上买东西最大的问题是我和卖东西的人是不见面的,那到底我把钱先给你你再给我发货,还是你先把货寄给我我再把钱给你,大家互相不信任,没有一个好的信任基础,没有这样一个支付的工具,谈不上后来电子商务的发展,所以到了支付宝,当时有一句话说“如果银行不做,支付宝来做”,开发了一个这样的网上支付平台和工具。
昨天我在贵阳的机场点了一碗花溪牛肉粉,我已经不习惯带现金了,哪里都可以用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付钱,整个中国走到了全球移动支付最前沿,支付宝现在已经在投资印度和东南亚。
我深刻的看到在一个一个的行业里面,互联网作为这个时代最先进的生产力,不断的去改造每一个垂直的行业,一切改造的目的是以提高整个行业的生产效率,提高用户的消费体验,降低整体成本为目的的。
到了2012年的时候,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我希望能够出来创业,这个时代如果不创业一定会后悔,所以我辞去了阿里巴巴支付宝副总经理的职位,回到北京开始了我的创业之路,创办了滴滴打车。
我们能够看到互联网在中国发展了15年,“衣食住行”里的“衣食住”都被互联网改变了,但是只有“出行”是最传统的。“衣食住”在中国也并不是什么社会问题,中国的商品过剩,购物是不难的,在中国也没有人说买衣服难,吃饭越来越好,有越来越多的选择,住房条件比10年前好,我比我父母当年住的都要好,但只有出行好像是越来越困难的。
在一个城市里面打车是难的,地铁公交是难的,买车是不方便的,买到车是限行的,既使开出去了也是越来越堵的,所以出行好像是越来越困难的,出行是最晚被互联网改变的行业。
2012年,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元年,那一年像苹果手机、三星手机这样的智能手机越来越便宜、开始普及,在那之前都还是诺基亚。智能手机意味着在身上有一个终端就可以连上互联网,他可以随时定位你在哪里,不需要在屋子里面有一个电脑才能够上网。正是因为硬件,还有4G网络的普及打车软件开始发展。
[创业早期,大多数朋友都告诉程维,做打车软件不靠谱]
我意识到,互联网是解决出行问题的契机。我自己也有切身的痛点,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平常是经常打车的,我在杭州工作的时候,每个周五要从杭州坐飞机回北京,经常要提前两个小时在杭州打车,大概五六点钟的时候,如果有杭州的领导在座,应该知道杭州五六点钟出租车交班的时候打车有多困难,我好几次提前两个小时打车打不到,等我到机场的时候飞机已经走了。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次我想打车回公司,天上下着雨,我一遍走路一边拦车,结果等我走到公司的时候我还是没有打到车,身上已经淋湿了,像这样的事情非常多。
一方面我们看到乘客打车挺困难,另一方面发现司机也是效率最低很辛苦的一群人。司机的工作方式,几十年来都是扫活,扫活就是到路上转,看看能不能找到订单,花时间空驶,要浪费一些资源,很辛苦,效率也是比较低下的。2012年的时候,我们看到了“衣食住行”里最后一个出行的行业,因为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和4G这种网络技术的普及,开始打开了这样的窗口,所以我们创办了滴滴打车,那个时候我们简单的相信,只要你在屋子里面叫车,车到了再出门,比你去路边碰运气体验更好,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会喜欢这种新的方式。
但是,早期创业的时候,我问了身边所有的朋友,我说我想做一个打车软件你觉得怎么样,大家都觉得你好好的在阿里巴巴呆着多好,打车软件不靠谱。大家觉得中国没有诚信体系,你叫到车车也未必会来,他看到有个人要去机场他可能接别人走了,车来的路上可能你看到别的空车你也不等他。还有司机没有智能手机,2012年的时候出租车司机确实只有10%的人能掏出一个苹果或者三星的手机,大多数是诺基亚,没有智能手机大家装不了软件。那个时候还没有在线支付,大家并不习惯像今天你这样,滴滴叫一个车直接就可以付车费,那个时候打车用一卡通支付都是不普及的,司机只收现金,他拒绝这种互联网的方式。还有政策风险,所以一开始是没有人相信的。
一开始滴滴在北京和深圳两个城市做。在北京创业我特别担心,因为北京未必能够那么接受新鲜事物,所以我在深圳放一个团队同时开拓,毕竟深圳是特区。我们开始在这两个城市向出租车公司和司机推广,我印象很深刻,北京有186家出租车公司,我们跑了1个月的时间,跑了一百家公司,所有的公司都拒绝了滴滴。我们说免费给你做一套系统,然后用户叫车,你这边司机就可以接到订单,帮助司机提高效率,但所有人都拒绝了我们。
拒绝我们的理由只有一个,就是你有没有交委的红头文件。说城市是有电话呼叫中心的,呼叫中心已经做了很多年,只有他们能调度出租车,互联网公司是不可以的。碰到更大的问题是,在北京还好,在深圳我们刚刚上线的时候,本来觉得深圳更开放是一个火种,如果北京万一不行,我们可以退到深圳,结果刚上线的时候深圳率先把我们叫停了,这一下子就让我感觉到好像退路都没有。
所以早期我们希望让司机和出租车公司能够接受这种新的打车软件,去帮他提高效率是非常困难的。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教育和推广,慢慢开始有一些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的司机先用起来,他们的工作效率提高后,滴滴才有了口碑,才开始慢慢传开,乘客端也是一样。
所以我们早期就是从一点一点教育出租车司机,让他们尝试使用新鲜事物。大概到了2013年的时候,在北京、深圳、上海这样的一些城市,慢慢就开始有了很多用户和司机愿意尝试打车软件。在2013、2014年的时候,滴滴快的爆发了补贴大战,开始有了很多的资本去教育用户使用这样的新鲜事物,很快打车软件就开始流行了起来。到2014年底的时候,基本上中国的出租车司机80%以上都开始用上了打车软件,这个速度远远超过了之前电子商务或者团购对于传统行业互联网化的改造速度。
在2015年初的时候滴滴快的合并,到那一天我们发现出租车司机已经从最不互联网化的一个群体,变成了整个中国移动互联网程度最高的群体,绝大多数的出租车司机都会熟练的使用移动终端。说明早期是因为硬件的普及不够制约了软件的发展,后期是因为软件的发展在推动硬件的普及,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从路边打车到手机叫出租车,大概花了2年时间,直到2015年整个出租车行业互联网化成都已经很高,我们发现还有一些问题不能解决,比如尽管出租车司机大都在用滴滴,但高峰期还是叫不到车。比如说对于司机的服务,很多乘客投诉司机拒载或者服务有一些不到位,我们并没有一些抓手去管理。
最早打车软件解决租车行业信息化的问题,后来的专车和快车,在推动出租车行业的市场化。出租车行业不够市场化最大的问题是什么,第一是价格并不反映供需,第二是服务并不决定司机的收入。价格不反映供需就是很多人打车,只有很少的车,但是价格是固定的,并不能够激励到司机,缓解供需不平衡,也不能够挑选出来到底谁更着急,谁应该先走,价格的杠杆是没有的。平峰期的时候很多车闲置,或者司机返程价格也不能降一点。出租车整体服务不好,并不能怪司机,那些服务好的司机,他并不能比服务不好的司机收入高,反倒是那些偷奸耍滑的、绕路的司机能赚到更多钱,这个收入分配和激励的机制是失灵的,好的司机不会被鼓励,坏的司机不会被惩罚,所以服务会越来越差。
但并不是原来不想建这样的激励机制,而是获取司机服务数据成本太高。原来出租车开出去之后很难监督服务,要等乘客打电话投诉司机或者写信寄锦旗表扬才知道,获取数据成本太高了,大多数情况下用户都是不会投诉的。所以我们推出了专快车服务,我们希望能够让服务好的司机赚到更多钱的服务,我们并没有很多的队长去管理他们,我们只是根据每一单乘客的评价去决定这个司机的收入,如果你获得差评,就像淘宝上面你买东西获得差评一样,这个差评会影响到你未来的收入和订单,如果你被严重投诉,你就要离开这个平台,如果你被表扬,你是服务最好的司机,你就会优先得到订单,用这样的机制鼓励好司机。
关于价格,如果很多人叫车,这个时候车少就应该涨一点价,这样会选出最着急要走的用户,同时激励更多司机过来接单。比如原来我住在上地,几年前并没有那么繁华,也不好叫车,但是慢慢的一些互联网公司起来以后,开始有很多人叫车,那这个地方就会慢慢的有很多的订单,而且车少价格就会涨上去,或者九十点下班时候很多人叫车价格会高,很多的司机就会被鼓励来到这个地方,它是一种根据供需关系自然调节的工具。
还有很多地方,比如说我们打一个车去昌平,很多司机希望能拉一个单回来,但是那个地方订单少,就应该把回程单价格降下来,这样的话很多人本来不愿打车,但是看到价格便宜可能就会选择打车,这样司机也不用空驶,提高了效率。这是第一点,滴滴打车解决了整个出租车行业的信息化问题,我们希望滴滴专快车车能推动行业市场化。
第二个,我们发现如果只有职业司机,不管怎么调节,高峰期都是叫不到车的,这令我很困扰。直到有一次我拜访了北京大学的周其仁教授,我问他怎么能在高峰期保障用户打到车。他说这是一个典型的经济学问题,叫“潮汐需求经济学”。类似的问题还有春运和黄金周旅游,像潮汐一样,用户需求一波一波,高峰期供应都会瓶颈。大家想一想,三亚到底要建多少酒店,能够让十一和春节来三亚的所有游客都能住上酒店,如果黄金周期间都能住上的话,平峰期这些酒店会大量的空置,这是不经济的,这些酒店不可能一年只服务两周的时间。包括铁路也是一样的,如果春运期间所有的票都能够很方便的买到,平峰期的时候这些列车和铁轨又怎么办,注定是大量亏损的,如果只从经济学的角度,我们怎样解决这样一个经济学的问题呢。
周教授跟我讲,他说唯一的解法就是“共享经济”,我们看看酒店是怎么解决的。首先,是根据平峰期的需求建立职业的酒店,保证平峰期的时候这些酒店70%有人入住。在高峰期的时候,酒店价格要涨上去,同时大量临时的家庭旅馆补充进来,他们平常干别的,但是在黄金周的时候,他们可以把家里面空余的房间或者不住的房子在黄金周期间共享出去,等到黄金周结束后又去做别的事情。这是把整个社会闲置的资源整合起来,随着市场的潮汐自然而然的调节供应的模式,这就是滴滴一直在讲的“潮汐”。
所以不可能只有全职司机,在高峰期大家出行的需求是平峰期的5倍。高峰期大家都要出门,平峰期都在单位、家里。如果高峰期车是够的,大家都能够都坐上,平峰期的时候这些职业的司机就在那里闲着,他是赚不到钱的,养活不了他自己。
所以我们开始引入大量兼职的司机,今天滴滴的专车、快车有近80%是兼职司机。我们还有顺风车,顺风车在中国现在有700万辆注册,你在上班的路上自己一个人开,或者还有空座位,我们帮你找到跟你顺路的人请他们跟你一起走,他就像三亚的家庭旅馆一样,在高峰期的时候,把那些并不是职业酒店的家庭旅馆,并不是职业司机的白领的资源分享出来,能够让大家一起拼车顺利的出行。
[一周购物一次叫剁手党,但人们每天都有一两次出行]
在2015年,在滴滴和快的合并之后,我们开始推出了专车服务、快车服务、顺风车服务。滴滴的梦想是让出行更美好,我们希望能够建设一个中国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用互联网把路上所有的交通工具都连接起来,统一调度,互相分享。把出行需求搬到互联网上,把所有的供应搬到互联网上,通过一个云端的大数据智能交通引擎统一匹配和调度,提高整个城市出行的效率,提高每一个市民和司机的体验。就像今天坐飞机和航空业一样,有多少人要出行,有多少架飞机,每个航线设定,都是精确调度的,这样使得整体的效率最大化。
在这样的一种思路下面,滴滴的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巴士这些业务高速发展,三年半多一点的时间,我们变成了整个中国甚至全球发展最快的互联网公司。我们有3亿用户,在中国400多个城市里开展服务,司机超过了1400万,1400万的司机是整个中国所有机动车总量的10%。每天服务的订单超过1300万,1300万订单是整个中国第二大的互联网交易平台,第一大是什么大家知道吗?是淘宝,是电子商务,它一天大概有超过3000万笔交易,我们大概1300万笔,但我们才发展了3年多。我们相信出行有一天一定是中国交易笔数最大的平台,因为购物大概一个月、两个月才买一两次东西,一周买一次的叫剁手党,但大家每天都有一两次的出行,是最高频的服务。
大家知道世界上最大的运输企业是谁,我听到有人在讲铁道部。原来最大的出租车公司是北京的银建,大概有3万辆出租车,每天服务大概几十万乘客。最大的航空公司是国航,每天服务十几二十万次。公交地铁都是地域性集团。我查了一下,原来最大的运输企业确实是铁路总公司,平常一天大概服务500万人次,在今年春运初七那天返程那天创历史新高,1034万人次。所以现在滴滴已经超过铁路总公司,超过所有公交集团,地铁集团成为最大的出行服务企业,我们每天服务超过1300万次。但是今天大概只有1%的出行从线下到了网上,淘宝在全中国渗透率超过13%,我们还有超过十倍的空间,还处于发展的很早期阶段。社会给了滴滴很大的信任,从安全、服务到效率,滴滴有很大的发展机遇,也有很大的责任。
刚刚简单介绍了一下滴滴早期创业的想法,解决打车难的问题,让出行更美好。构建一个在互联网上的一站式出行平台,把所有线下的交通工具搬到了互联网上。滴滴发展非常快,除了它是“互联网+交通”的典型,还有什么趋势是滴滴能够快速发展背后真正的关键,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讲到的“分享经济”。
大家知道这个时代的大背景,是从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工业时代往互联网时代的变革。工业时代所有的人都是拥有经济,大家的梦想是成为中产阶级,要拥有越来越多的商品,要买房子,买车子,这些需求拉动了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所有的工厂都是为了满足人们拥有的欲望而大规模生产,提高整个社会生产的效率,降低商品的成本让每个人拥有很多很多的商品,这是过去300年整个工业时代主要的一个脉络。全球产业分工先从欧洲生产、美国生产再转移到了中国,现在转移到了东南亚和印度,这是工业时代大的脉络。
但是,人类是不是可以每一个个体都拥有这么多资源,拥有这么多工业商品呢,在互联网时代到来的时候,那些资源紧缺的领域开始孕育出分享经济的萌芽,也只有互联网时代,那些紧缺资源的行业也才会开始有分享经济的萌芽,而分享经济是未来20年整个互联网时代最大的发展趋势。
我非常荣幸也很惊喜的看到,在去年乌镇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习主席在演讲的时候多次提到了分享经济。昨天我们在数博会上听李克强总理讲话的时候,大段篇幅在讲中国分享经济的发展。我们去了硅谷,去欧洲,去印度、去东南亚、日本、韩国,我们从来没有看到有哪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和元首,这么关注并且有洞见的在思考分享经济这样一个可能一年前我们都没有听过的词,那到底分享经济是什么,它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社会和推动整个中国的发展。
资源瓶颈的行业不可能每个人都拥有。那什么是最瓶颈的行业,还不是住宅,房子可以往上建高楼,可以建地下室,居住资源是三维的,而交通是二维的,大家都在一个平面上出行,城市里交通资源碰到很大瓶颈。
原来在大城市里面,如果你没有车,出门你只能坐公交或者出租车,是很不方便的,所以逼着大家只要有条件就一定要买一辆车,这种需求拉动了中国过去十几年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变成了全世界汽车产销量最大的国家。但是去年开始出现拐点,为什么,是因为汽车太多了吗?中国有多少汽车,据统计中国有1.4亿辆机动车,而中国有8亿的城镇人口,大概就意味着只有17%的人口是拥有汽车的,北京有500万辆机动车,3000万的总人口,大概也是17%北京的市民是拥有汽车的。这个数字在美国大概是50%,中国的人均拥有汽车的比例还大概只有美国1/3,美国每个家庭都有几辆车,中国还没到这个程度。
但是也就是这个时候,整个中国所有的大城市都开始拥堵不堪,很多城市已经开始采取很多很激进的限制措施,限制大家购买汽车,需要摇号,我有一个朋友摇了20个月在北京都没有摇到,完全是靠命运在摇号,我听说上海的车牌价格已经比很多A级车都要贵了。还有限号,买了车以后也不让开,北京一度说要单双号限行,两天只能用一天,中国在只有美国1/3汽车拥有比例的时候已经碰到了瓶颈,这个瓶颈来源于中国人口的密度,来源于中国主城区人口集中造成的拥堵,来源于中国路网建设基础的薄弱。
所以中国是不可能走美国的老路的,每一个城镇的居民像美国人一样拥有一辆车。怎么办呢,大家生活水平要提高,大家希望出行能够越来越方便舒适,唯一的办法就是未来10年,不能像过去10年一样每个人去买一辆汽车,而是让一个汽车服务几十个人,不增加汽车总量但靠分享服务更多的人,大家按使用付费而不再需要拥有汽车。
我们想一想,为什么我们每个人要买一辆汽车,买一个汽车大概只有4%的时间在开,但是要付100%的钱,整个城市要为那个96%买了以后都会闲在那里的汽车去修建这么多停车场。真的有必要每个人都拥有一辆汽车吗?还是说按照使用付费就好,有滴滴这样的互联网平台去把现有存量的资源整合起来,能够把它闲置的时间拿出来分享给更多的人使用,降低了每一个人的成本,提高了整个城市资源的使用效率。
我们看到分享经济领域的另一个代表是Airbnb,Airbnb放在中国也是前5大的互联网公司,Airbnb之所以能够发展这么快,也是因为资源的瓶颈,每次一举办奥运会,举办世界杯,主办国就会有大量的人涌进,会发现那个地方根本没有那么多专业的酒店,怎么办,大家开始把家里空房间拿出来分享。人性的一面是自私的,他不愿意分享的,他有各种各样的担心。但是因为资源的瓶颈,你想一想,巴塞罗那或者里约办世界杯奥运会的时候,人比原来的市民多了1倍都不止,不分享那怎么办,不能睡大街,自然而然推动了这个行业的发展。
分享经济势必会推动整个国家的信用体系,大家设想一下,没有信用体系你是不敢分享的,你请一个人到你家里来住,如果你不知道这个人是谁,从哪来,是不是可信赖,有没有犯过罪,没有这样的社会诚信体系基础不可能孕育出来分享经济的,我们看到那些信用基础发达的国家分享经济发展会更快,而分享经济又进一步的通过互联网,记录行为、沉淀数据推动了这些国家信用体系的发展和成熟。
中国原来最缺的是信用体系,没有信用体系是不能要求人性的,只能靠大数据记录每一个次的行为,并且让每个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在任何地方的行为都是被大数据和互联网沉淀下来的,就像司机一样,原来绕一个路这个行为不被知道,因为体系不健全,所以会被纵容或者默许,但是大数据和信用体系一旦建立,会使得所有的行为被记录,被透明化,而且要为之负责任,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就会变好,人性都是差不多的,我也不觉得西方人比中国人好在哪里,还是体系建设的问题。所以Airbnb、滴滴都是在资源瓶颈里面,需求又很多,打破了拥有的边界,开始把闲置资源利用起来,开始有了分享经济。
中国很有可能是全球分享经济的领军国度,工业时代并不是我们引领的,但是我们相信分享经济时代中国很有可能超过美国和欧洲,是因为原来中国的资源比他们更加瓶颈。我们还是以滴滴为例,Uber在美国并没有改变美国人出行的基本习惯,美国人出行还是自己开车为主,因为美国买车很便宜,油也很方便,自己开车出行只有7美金/次,但美国人力成本很高,司机很贵,所以打车成本大概要21美金/次,所以打车是自己开车3倍的成本,所以美国是没有钱的人自己开车的,有钱了才雇一个人,不管出租车还是雇别人给你开。
Uber在美国出现之后把21块钱打到了14块钱,但是依然要比自己开车贵,因为Uber的司机也是很高的人工成本,所以整个北美的移动出行发展的比中国早两年,他们已经发展了6年。整个北美Uber和Lyft所有的公司加起来一天只服务了200多万人次,但是中国为什么只有四年不到的时间,一下子就有1300多万人次,而且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美国,是因为中国的成本结构不同。中国是买车很贵,不管汽车购买的成本,各种各样手续的成本,还是以后使用被限制造成的成本,这个成本算下来,摊到每一次开的里面大概要花20美金,这个成本还在越来越往上涨。
我们相信随着拥堵费、停车费越来越贵,摇号越来越难,总有一天北京和上海的停车费会超过你开车去吃饭的钱,发现吃饭的钱还没有停车费贵,那就要想一想为什么要开车去吃饭了。大家不要笑,今天的曼哈顿、香港岛就是这样子,所以在中国买车出行是很贵的,出行一次的成本大概是20美金,但是滴滴只要4美金。
我们正在全力以赴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大家知道为什么中国电动汽车推不起来,因为老百姓是很在乎车购买的价格的,而对于使用成本,用的不多所以并不是很敏感,但是对于我们而言,我们很在乎使用成本。所以我们有动力去推动电动车普及。刚刚在深圳,我们帮助比亚迪销售了将近1万台电动汽车给司机,我们希望未来滴滴网络内全职司机电动汽车占比超过5成。
无人驾驶,正是因为美国人工成本非常高,所以美国所有的顶级互联网公司都在全力投入无人驾驶,好像听起来还很遥远,但它很可能会像AlphaGo一样会横空出世,突然有一天它告诉我们电脑下棋的水平已经超过了人脑,那一天起全世界的棋手可能都要失业了。同样也会有一天,我们听到美国或者欧洲有一辆电脑驾车的水平超过了人脑,开始有电脑能够模拟人的眼睛识别物体,开始有电脑比人脑更精准的判断,反应更快更稳定,不会疲劳驾驶也不会喝酒。
大家要知道Google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在路上开了100多万公里。没有几个人类能够开100万公里,有也都是出租车司机。Google还会不断累计,车也会越来越多,每一公里驾驶都会变成数据累计到电脑上面去,总有一天电脑超过了普通驾驶员的人脑,就像AlphaGo超过了李世石一样,一个新的时代就到来了。就是因为美国的人力成本太高了,所以他们有巨大的动力去推动这种变革,一旦技术变革以后在世界范围内就会普及,到时可能第三方出行的成本还会降低60%。
*文章来源:bat365在线官网登录高层管理教育
*责任编辑:白皛
*责任编辑:白皛
最新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