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A校友陈一丹:网络时代,人人公益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04日

网络时代 人人公益



又是新的一年。这个时候我们总要停下脚步,想想过去,回到出发之地。2014年是“希望工程”实施25周年,那时我与我的同学们正处于大学年代,人们靠节省节约、砸存钱罐、甚至捡拾废品来纷纷解囊,实现爱心的凝聚,从而帮助到数百万的失学儿童。彼时,互联网尚在萌发。

我们一直在思索如何通过技术更好、更有效率地帮助到更多的人们。我们看到,2014年6月,中国手机上网比例首次超过PC机上网比例,手机网民规模超八成。这是正在发生的未来。

移动互联网正深刻地改变我们身边的世界,注意力碎片化,游戏规则在重构。过去不被大机构关注的案例,也有可能经由社交网络得到全球、全民的跨界传播。公益领域,过去一年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公益更强调互动与连接

公益不再是单纯的一次捐赠,通过微信等社交工具的关联,网友捐赠项目的动态,将直接推送到指尖,从而实现人与项目的连接;而通过手机在社交网络、朋友圈内发起捐款,将朋友与圈子连接起来,利用“圈子”的力量成倍放大公益的影响力。

公益生态圈去中心化

移动互联网时代,公益组织,尤其是大型的公募基金会将不再是主导公益项目的中心,他们更多地成为服务网友需求的机构。在腾讯平台,每一个人除了可以便利地捐赠,更可以发起自己的公益项目。2014年腾讯乐捐平台1000余个公益项目,多数为个人项目。

同时我们也发现网友的捐赠行为也从爱心捐赠转向了兴趣和熟人捐赠,腾讯乐捐,除传统的疾病救治,更多呈现了环保、文化,甚至其他个性化的慈善公益众筹项目。

公益的雪崩式高速发展成为现实

从2008年到2013年,5年时间,腾讯捐款平台捐款总额达1.5亿元,但到2014年,仅一年捐款量就达到1亿元,一年捐款人次超过500万,这正是微信、手Q、手机支付等移动互联网社交工具让公益门槛更低、更加便利的直观呈现。2014年已成为移动平台公益的重要节点。“网络时代,人人公益”,过去一年,感谢有你!

腾讯基金会亦在不同领域做了成功的探索。腾讯筑梦新乡村的侗族生态博物馆在贵州黎平落成,用网络力量助力乡村发展,打造“中国移动互联网第一村”;益行家项目召集青年学子藏地益行,捐建122所益行运动场;基金会还与深圳市福田区政府展开合作,以深圳明德实验学校为载体探索公立教育体系改革的可能。

农村移动信息化,可以让乡村的孩子们感受到离家打工父母的温度,让离家打工的父母感受到家乡父老的温情;“益行家”项目,让更多行业与高校的青年人身体力行,以时代特征的户外公益活动和筹款方式,唤起人们的责任意识与公民意识,培养起公益习惯;推动教育综合改革,探索教育国际化、现代化办学模式的改革实验校,致力于培养能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具有中国情怀、国际化视野、现代公民意识的创新型人才。

我们衷心地希望,这些探索经验和成果的分享,可以让不同的社会力量不同程度地复制、提升和推广,有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和参与,就有更多的社会领域和社会人群受益。

我们深知技术驱动造福社会的力量,腾讯基金会也在不断尝试探索技术与公益结合的前沿与可能。

2014年8月,腾讯公益推出的“一起捐”就是这样一种基于移动平台特性和社交关系链的全新募款模式,“一起捐”带来的不只是捐款,更是将朋友和互动引入公益。让爱心在朋友和一个个圈子里流通,使得公益更加真实、友好和快乐。

2014,我们在移动端的尝试只是一个开始,我们期待公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起重新想象,更进一步。

2015,爱心伙伴们,让我们继续拥抱公益,聚焦移动互联,为实现人与人的连接,为更美好的世界而继续奔跑。

2015年元月

捐置民办大学图书典籍



1月6日,长江DBA2期校友、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荣誉理事长 、腾讯公司主要创始人陈一丹宣布捐赠2000万元,用于武汉学院图书馆的图书购置建设,藏书将达100万册,同时在图书馆内设立典籍库,成为国内高校里规模最大的典籍藏馆之一。

据了解,陈一丹于2013年已捐资3000万元,与校方共建新图书馆,助力武汉学院打造一个馆藏资源丰富、书院气质浓郁、阅读环境幽雅,集传统与数字为一体的现代化复合型图书馆。

陈一丹表示,武汉学院硬件建设是一个基础,加大投入到软性建设才是更重要的,此次就是为了兑现一个“诚”诺而来。据了解,捐赠的2000万元将专项用于武汉学院图书馆的图书购置建设,其中典籍库的打造,将包括《四库全书》、《大藏经》和《道藏》等,涵括儒家、佛家和道家等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重要典籍。届时,武汉学院师生人均将拥有图书超过100册。这些图书典籍除将全部提供给师生借阅外,还将向社会公众开放阅览,围绕武汉学院的人文氛围,辐射人文社区建设。

据了解,自2010年陈一丹提出了“明德创新,解行并进”的校训理念后,武汉学院为提升师生人文素养,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学院秉承“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的宗旨,于2012年3月创办了“明德讲坛”系列讲座。围绕唐诗宋词、周易周礼、孔孟思想、孙子兵法等诸子百家和传统国学内容,延请学者、名家与师生作定期的主题演讲与互动交流。迄今为止,一共举办了18期,普惠师生近万人次,发展成为最受师生欢迎的“第二课堂”之一,同时也是武汉学院重要的文化平台。典籍库的设立,将进一步夯实基础并推动武汉学院“人文校园”的深度建设。

在陈一丹的倡导下,武汉学院还将学生宿舍区和教授专家区的隔墙,建设为一道长长的“志墙(Aspiring Wall)”,每年大学生都可以将自己的志向和梦想任意涂鸦在这面墙上,与同学们互享共勉。志墙、新图书馆以及“时间囊”一起,将成为武汉学院建设中最美丽民办大学的校园人文风景线。

文章来源:腾讯公益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