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琛:用投资的方式做慈善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11日
5月27日早晨,长江公益第一课上,长江公益委员会委员、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兼秘书长刘正琛和EMBA26期新同学们分享了他的公益理念和经验。
以下是刘正琛“长江公益第一课”实录
首先恭喜大家可以看到好戏了,我和前面的讲者李劲是北大校友,但我们的观点是针锋相对的。李劲认为慈善和公益不同,我认为慈善=公益。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北京大学本科数学系毕业,研究生就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系,毕业以后正常的方向是银行或证券公司。但我在13年前的2001年12月得了白血病,人生遭遇了重启模式。医生当时说最好的方案是骨髓移植,但当时国内骨髓库规模很小,没找到匹配的骨髓。于是我发起了民间骨髓库,来帮助自己也帮助所有病友,走上了公益之路。
2009年我们获得了合法身份,注册成非公募基金会。现在我们是国内白血病领域最大和最专业的公益机构之一。我们开始支持更多的民间草根医疗公益组织。今年还会启动对儿童白血病研究的资助。
慈善在中国的兴起
慈善兴起是中国经济增长必然的结果。我在2006年曾经对各个省市的人均GDP和社会组织数量做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达到0.8。
首先看需求方,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收入平均状况的重要指数,基尼系数越大国家的贫富差距就越大。中国1978年城镇基尼系数0.2,2006年是0.49。日本是0.34左右。伴随着贫富差距的扩大,有了越来越多对慈善的需求。
第二是供给方。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越来越多人有余力在满足自己的温饱之外,去帮助别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公众可以便捷的参与公益。今年26期公益奖学金的获得者新浪微博的贝晓超和腾讯基金会的窦瑞刚,他们对“人人公益”时代的到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慈善=公益
我的观点和李劲很不同。李劲认为直接的救助是“慈善”,长期的政策倡导是“公益”。我认为二者并没有本质的不同。我认为慈善等于公益。在逻辑上,如果我们认为“慈善”是“慈悲和善行”的话,我们通过直接救助帮1个人是慈悲和善行,我们通过政策倡导帮100个人、1000个人,难道就不是慈悲和善行?慈悲和善行,本质上和公共利益是一致的。如果说“善”不符合“公共利益”,还能算“善”吗?
在英国2006慈善法和中国慈善法草案中,对“慈善”的界定都是“为了公共利益”,也就是公益(英文对Charity Purpose的界定是for Public Benefit)。所以从本质上、逻辑上、法律条文的严谨界定上,慈善=公益,二者可以相互代替使用。
用投资的方式做慈善
这里想和大家分享用投资的方式来做慈善。慈善也是一种投资,慈善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是一种社会的投资。企业投资要有效率、有回报,做慈善也要有效率和回报,因为善心不容浪费。
用投资的方式来做慈善,可以参考的第一个方式是“跟投策略”。作为金融投资家,要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最好、最容易开始的策略是跟投。比如,做私募股权投资,跟着红杉资本总不会有错,只是未必还能跟得进去。但在公益领域,是没有跟投限制的,社会投资多多益善。
可以参考的第二个方式是“投资组合策略”。我们可以简单把公益项目分为两类:直接救助类和项目与倡导类。直接救助指的是对于弱势群体的直接帮扶,比如对老年人、有疾病的人、残疾人、儿童、地震等自然灾难之后处于困境中的人。这样的项目见效快、低风险、容易监测和评估效果。这类项目的关键点是透明、公正。
第二类是项目与倡导类。比如上海儿童癌症的治愈率是55.7%,而美国儿童癌症的治愈率是81%,这意味着我国每年新增的30000名18岁以下儿童癌症患者中,至少7500个孩子因为治疗水平的差距而去世。我们几年开始做的一个项目是:把上海乃至中国的儿童癌症治愈率提高到美国的水平,大家可以想象,这样的项目运作难度极大,进度慢、达不到目标的风险很大。但这类项目一旦成功,产生的是全局性的变化,提供的是全局性的解决方案。这类项目的关键点是监测和评估。
怎样平衡这两类项目?作为投资的操盘者,我们要根据投资人的风险偏好来做投资组合。但总体上的原则,是“投资组合”,对低风险低收益和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做组合。
讲到这里,大家能看出来了,其实我和李劲的分歧也没那么大。我所说的低风险、直接救助,类似于李劲说的慈善;我所说的项目与倡导类,类似于李劲说的公益。只是我认为二者没必要区分为慈善和公益,只是不同的项目类型,不同社会投资标的物,二者本质上既是慈悲、善行,又是为了公共利益。
特别是直接救助,在目前以至于相当一段时间后的中国,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中国太大了,塞浦路斯的朋友说,中国不是一个国家,中国是一个大洲。中国人口是全欧洲人口的两倍!中国不同地区的发展阶段、贫富差距都很大。所以项目和倡导做的再好,中国也将长期需要直接救助。
火灾预防做得再好,也要有救火队员!不能说火灾预防的价值大于直接救火的价值,因为在生命伦理上,不能说两个人的生命比一个人的生命有价值。生命不能比较。
最后,和大家分享埃米莉·迪更生的一首诗:
If I can stop one heart from breaking
如果我能使一颗心免于破碎
I shall not live in vain
我便没有虚度此生
If I can ease one life the aching
如果我使痛苦的生命有所慰籍
Or cool one pain
在辛酸中获得温情
Or help one fainting robin
或是让一致昏厥的知更鸟
Unto his nest again
重新回到巢中
I shall not live in vain
我便没有虚度此生
——Emily Dickinson(1830-1886) -埃米莉·迪更生
“如果我能使一只昏厥的知更鸟重新回到巢中,我就没有虚度此生”。希望大家不要因为直接救助帮助的人少而不做。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有着巨大的价值。
非常感谢长江授予我公益奖学金,让我有机会汇入长江。感谢大家对于公益的兴趣,希望大家借鉴熟悉的投资方式,从简单到复杂,不断的积累经验,通过积累一线服务经验,进而做项目和倡导,逐步的改变世界。
以下是刘正琛“长江公益第一课”实录
首先恭喜大家可以看到好戏了,我和前面的讲者李劲是北大校友,但我们的观点是针锋相对的。李劲认为慈善和公益不同,我认为慈善=公益。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北京大学本科数学系毕业,研究生就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系,毕业以后正常的方向是银行或证券公司。但我在13年前的2001年12月得了白血病,人生遭遇了重启模式。医生当时说最好的方案是骨髓移植,但当时国内骨髓库规模很小,没找到匹配的骨髓。于是我发起了民间骨髓库,来帮助自己也帮助所有病友,走上了公益之路。
2009年我们获得了合法身份,注册成非公募基金会。现在我们是国内白血病领域最大和最专业的公益机构之一。我们开始支持更多的民间草根医疗公益组织。今年还会启动对儿童白血病研究的资助。
慈善在中国的兴起
慈善兴起是中国经济增长必然的结果。我在2006年曾经对各个省市的人均GDP和社会组织数量做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达到0.8。
首先看需求方,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收入平均状况的重要指数,基尼系数越大国家的贫富差距就越大。中国1978年城镇基尼系数0.2,2006年是0.49。日本是0.34左右。伴随着贫富差距的扩大,有了越来越多对慈善的需求。
第二是供给方。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越来越多人有余力在满足自己的温饱之外,去帮助别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公众可以便捷的参与公益。今年26期公益奖学金的获得者新浪微博的贝晓超和腾讯基金会的窦瑞刚,他们对“人人公益”时代的到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慈善=公益
我的观点和李劲很不同。李劲认为直接的救助是“慈善”,长期的政策倡导是“公益”。我认为二者并没有本质的不同。我认为慈善等于公益。在逻辑上,如果我们认为“慈善”是“慈悲和善行”的话,我们通过直接救助帮1个人是慈悲和善行,我们通过政策倡导帮100个人、1000个人,难道就不是慈悲和善行?慈悲和善行,本质上和公共利益是一致的。如果说“善”不符合“公共利益”,还能算“善”吗?
在英国2006慈善法和中国慈善法草案中,对“慈善”的界定都是“为了公共利益”,也就是公益(英文对Charity Purpose的界定是for Public Benefit)。所以从本质上、逻辑上、法律条文的严谨界定上,慈善=公益,二者可以相互代替使用。
用投资的方式做慈善
这里想和大家分享用投资的方式来做慈善。慈善也是一种投资,慈善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是一种社会的投资。企业投资要有效率、有回报,做慈善也要有效率和回报,因为善心不容浪费。
用投资的方式来做慈善,可以参考的第一个方式是“跟投策略”。作为金融投资家,要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最好、最容易开始的策略是跟投。比如,做私募股权投资,跟着红杉资本总不会有错,只是未必还能跟得进去。但在公益领域,是没有跟投限制的,社会投资多多益善。
可以参考的第二个方式是“投资组合策略”。我们可以简单把公益项目分为两类:直接救助类和项目与倡导类。直接救助指的是对于弱势群体的直接帮扶,比如对老年人、有疾病的人、残疾人、儿童、地震等自然灾难之后处于困境中的人。这样的项目见效快、低风险、容易监测和评估效果。这类项目的关键点是透明、公正。
第二类是项目与倡导类。比如上海儿童癌症的治愈率是55.7%,而美国儿童癌症的治愈率是81%,这意味着我国每年新增的30000名18岁以下儿童癌症患者中,至少7500个孩子因为治疗水平的差距而去世。我们几年开始做的一个项目是:把上海乃至中国的儿童癌症治愈率提高到美国的水平,大家可以想象,这样的项目运作难度极大,进度慢、达不到目标的风险很大。但这类项目一旦成功,产生的是全局性的变化,提供的是全局性的解决方案。这类项目的关键点是监测和评估。
怎样平衡这两类项目?作为投资的操盘者,我们要根据投资人的风险偏好来做投资组合。但总体上的原则,是“投资组合”,对低风险低收益和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做组合。
讲到这里,大家能看出来了,其实我和李劲的分歧也没那么大。我所说的低风险、直接救助,类似于李劲说的慈善;我所说的项目与倡导类,类似于李劲说的公益。只是我认为二者没必要区分为慈善和公益,只是不同的项目类型,不同社会投资标的物,二者本质上既是慈悲、善行,又是为了公共利益。
特别是直接救助,在目前以至于相当一段时间后的中国,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中国太大了,塞浦路斯的朋友说,中国不是一个国家,中国是一个大洲。中国人口是全欧洲人口的两倍!中国不同地区的发展阶段、贫富差距都很大。所以项目和倡导做的再好,中国也将长期需要直接救助。
火灾预防做得再好,也要有救火队员!不能说火灾预防的价值大于直接救火的价值,因为在生命伦理上,不能说两个人的生命比一个人的生命有价值。生命不能比较。
最后,和大家分享埃米莉·迪更生的一首诗:
If I can stop one heart from breaking
如果我能使一颗心免于破碎
I shall not live in vain
我便没有虚度此生
If I can ease one life the aching
如果我使痛苦的生命有所慰籍
Or cool one pain
在辛酸中获得温情
Or help one fainting robin
或是让一致昏厥的知更鸟
Unto his nest again
重新回到巢中
I shall not live in vain
我便没有虚度此生
——Emily Dickinson(1830-1886) -埃米莉·迪更生
“如果我能使一只昏厥的知更鸟重新回到巢中,我就没有虚度此生”。希望大家不要因为直接救助帮助的人少而不做。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有着巨大的价值。
非常感谢长江授予我公益奖学金,让我有机会汇入长江。感谢大家对于公益的兴趣,希望大家借鉴熟悉的投资方式,从简单到复杂,不断的积累经验,通过积累一线服务经验,进而做项目和倡导,逐步的改变世界。
最新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