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睿:罗宾汉基金——如何评估社会化创投项目
发布时间:2016年04月06日
1987年的夏天,美国股市和利率都在急剧上涨。这让当时只有32岁、美国著名的对冲基金投资人保罗·都铎·琼斯(Paul Tudor Jones)联想到了1929年的那次大崩盘,他认为一场金融危机无法避免。这年秋季,他打通了另一位对冲基金经理Glenn Dubin的电话,谈到:“我们即将进入大萧条时期,我们需要做点什么。我打算成立一个基金会,我希望你也加入进来”。
罗宾汉基金会由此诞生。其被创建初衷在于缓解纽约地区的贫困问题,方式是通过资助那些直接向纽约地区的穷人提供服务的机构。基金会所支持的机构项目主要包括4个方面:童年和青少年,教育,工作和经济安全,以饥饿、住所和健康为核心的生存问题。基金会不光提供资金支持,还提供“管理支持”,包括帮助受捐助者改进战略规划,提升其募资、市场营销、招聘董事会成员或管理层员工等能力。
虽然事后来看,保罗当时的忧虑是非常错误的,他的事业仍然蒸蒸日上,他也成为了管理147亿美元资产的华尔街巨头。但因判断“失误”而诞生的罗宾汉基金会却成长为了众多公益基金会的学习榜样和羡慕对象:
在罗宾汉资助的住房项目中,有92%的受助者再也没有回到过去的庇护所。罗宾汉资助的教育项目将通过GED考试(美国高中毕业证书)的几率增加75%。罗宾汉的职场训练项目比其他机构的效率高出一倍。同其他城市的项目相比,参加罗宾汉项目的人可以获得更高的薪资和工作留用率;
基金会得到了众多商界、政界和演艺界的名流的青睐。一般的公益机构,每年的公益晚会平均可以筹集300万-500万美元的善款,但是2013年,罗宾汉基金会仅一个晚上便筹集高达5700万美元的善款。
基金会也获得了权威媒体和专业评估机构的好评。2006年,《财富》杂志将其评价为“我们这个时代最赋有创新精神和最具影响力的慈善机构之一”。罗宾汉基金会还持续多年被美国最大的公益组织评估机构Charity Navigator评为4星(最高等级)。Charity Navigator从两个维度——财务健康和负责/透明度——来对公益基金会进行打分,满分为100分。在最近一次评估中(2014年5月1日),罗宾汉基金会的总得分是99.39分,其中,财务健康子项为99.14分,负责/透明度子项高达100分。
罗宾汉基金会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最关键的原因在于他们对筹资使用效率的重视,以及所创建的一套独特的评估方法。
保罗对公益项目回报的重视,是源于他的一次经历。保罗和妻子曾经资助一所小学的一个班级,两人在这些孩子身上花费了不少金钱、时间和精力:每年寒暑假他们都带这个班的学生参加夏令营和冬令营;下雪天,他们还会给孩子们送去免费的晚餐。但五年之后,当这个班级的毕业成绩摆在两人面前的时候,他们却发现:这个班级并不比其他没有人领养的班级更出色。这让保罗想明白了一个道理:做公益跟做企业一样,公益需要的不仅仅是一颗火热的心,公益更需要专业的技能和实业化的管理。
自1988年创立之初,罗宾汉基金会就誓言将“投资原则”应用于公益事业。董事会成员们坚持的理念是,将他们投资于公益的每一分钱,都像他们投资于对冲基金一样有效。他们认为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该把所有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即资助对消除贫穷最有效的项目。否则这些资源就是被白白浪费了,对于那些等待救助的社会需求来说,这种浪费是一种无法原谅的错误。
2002年,MIT经济学博士、《纽约时报》编委会成员及经济专栏作家迈克尔·温斯坦(Michael Weinstein)的加盟更是为罗宾汉基金会带来了质的飞跃。在温斯坦的指导下,基金会运营团队为基金会创建了一套更严谨、更具系统性、以数量主导的方法——收益成本法(benefit-cost approach)。这套分析方法可以帮助工作人员了解基金会每投入1美元到一个项目中能产生多少美元的公益回报,并能助其比较是“应该把钱用于对失业者进行岗位培训”还是“把钱用于成人的口腔护理”这样所属领域完全不同的项目。罗宾汉基金会申明,其不会投资于不想进行结果评估的项目。
估算方法
第一步:收益货币化
收益成本法的计算难点在于如何衡量收益。相较而言,成本的确定是非常简单的:通常,罗宾汉基金会自己对项目的现金投入即是这个项目的成本(不包括从其他来源获得的资金)。然而,要如何将“对成人进行口腔护理”的收益进行数字化,就并非如此简单明了。罗宾汉基金会将这个数字化过程称为收益的绝对货币化(Relentless monetization)。
货币化的前提是定义何为收益。在罗宾汉评估体系下:首先,项目的收益只包括项目最终受益的穷人的个人收益,不包括对社会的溢出效应。第二,是以该项目可能带来的个人终身收入的增加额(估算值)来衡量收益;第三,由于这个收益是基于个人的一生,这里面存在时间价值,因此需要对未来的收益进行一个折现。
在估算公益项目为个人新增的收入时,罗宾汉基金会并不是凭空想象一个数字,而是基于美国学术界已有的实证研究。例如,在估算对母语为非英语的受助者进行英语培训(Education: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English literacy skills improvement)这一项目的收益时,受助者在接受培训前的平均收入水平的估算依据是三位专家Li、Borjas和Lubotsky 分别于2001年、2006年和2007年在顶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取了这三位专家估算的一个平均值为13000美元;在估算培训带来的收入增长时,也是基于另外4位专家的发现,得出了由于接受英语课程而获得2%的收入增加这一估计结果。而若已有的实证研究不能满足基金会的估算需求,基金会会雇佣学术顾问来进行相关研究以填补这个空白。
对于并不直接增加个人收入的项目,例如“对成人进行口腔护理”和“向穷人提供法律咨询”等,罗宾汉团队认为由于接受了免费的服务,受助者可以节省更多的钱用于其他地方的消费,例如教育等,因此这一类型项目的收益同样也可以货币化。
第二步:计算罗宾汉因子
还有一个与货币化收益同等重要的指标,即罗宾汉因子(Robin Hood Factor)。罗宾汉团队认为,虽然公益项目由于有了罗宾汉基金会的投资,从而给最终受助者带来了许多货币化收益,但不能将以货币计算的收益全部归在基金会头上,否则会严重高估基金会的影响力。为正确地衡量基金会对项目的贡献,应该考虑的是,罗宾汉基金会的资金投入,是否为这个项目带来了更多的最终受助者,或者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基金会的资助,这个项目是否只能面向更少的受助。同时,有些项目可能因为基金会的撤资,而无法弥补空缺,从而项目终止;但另一些项目虽然没有基金会的资金投入,但也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得资金。因此,不能100%地认定所有的收益都是罗宾汉基金会的功劳。
为此,罗宾汉基金会针对每一个项目都会估算了一个罗宾汉因子(以%为单位)。罗宾汉因子的估算基础是,基金会对项目的资金投入占项目为此,罗宾汉基金会针对每一个项目都会估算了一个罗宾汉因子(以%为单位)。罗宾汉因子的估算基础是基金会对项目的资金投入占项目运营费用的比率,再根据项目官员的一些定性判断,进行一定的浮动。这个因子表明总的货币化收益中有百分之多少是由罗宾汉基金会所贡献。
第三步:收益成本比
最后,通过把总的货币化收益与罗宾汉因子相乘,就得出了真正的罗宾汉基金会投资收益。有了这个收益成本比,罗宾汉基金会可以有效地将“苹果与桔子”进行比较了。
罗宾汉收益成本比 = 总货币化收益*罗宾汉因子/ 货币化成本
指标体系及使用
截至2014年9月30日,罗宾汉基金会团队按照类似的方法,共创建了163套指标,涵盖了教育、工作培训、小额贷款、牙齿护理、法律协助、居住住所等诸多领域的项目。
一年中,罗宾汉基金会的项目团队会做出超过3000页的分析报告,每个季度有差不多1/4的项目获得通过。基金会每次只对项目提供一年的资助,为获取下一年的资助,项目需要每年征得基金会的批准。每年,大约有5%-10%的公益机构因没有达到预期设计的目标,而未能在第二年得到基金会的资助。
在具体使用这套指标来评估一个项目时,基金会通常会计算两个收益成本比率,一个是根据项目现有的规模估算而来,一个是根据基金会期望其达到的最优规模估算而来。通过比较这两个比率,基金会可以从中找出更具有发展前景的项目,以给予更多的关注。
需要注意的一点,基金会的项目官员不会将收益成本法作为评判项目的唯一标准。他们会通过考察项目,访问项目行政官、员工和参与者等获取定性信息来帮助完善决策过程。
此外,还有一些原则是罗宾汉项目官员在评估过程所遵循的:例如,相同的收益额,其意义也可能不同。项目A和项目B的收益成本比率是差不多的,但项目A是将受益人的未来人均收入由25000美元/年提高到30000美元/年,而项目B是将该数字由10000美元/年提升到15000美元,即同样是增加5000美元/人,但B项目帮助的是更贫穷的人。对以消除贫困为宗旨的罗宾汉基金会来说,项目B优于项目A。
罗宾汉基金会认为,构建这套指标体系最重要的目的在于确定准予投资的方案,而并非给这些方案排名。如果审核的是一个极其创新性的慈善项目,却只估算得出一个较低的效益/成本比率,那么接下来并不是要直接否定它,而是要进行诊断、找出原因:是不是这个项目本身太弱,还是基金会低估了它的影响?相反,若一个项目得到一个较高的效益/成本估算值,那么基金会下一步就要弄清楚这个项目是真的很强,还是计算过程中夸大了真实的影响。这个过程的意义在于项目官员和项目执行官等从中学会谨慎地处理数据。同时,罗宾汉团队认为,如果能够真实而公开地进行收益货币化这一过程,那么罗宾汉基金会的投资效率一定能够胜过那些不以结果数据作为决策基础的基金会。
当然,罗宾汉基金会也充分意识到这一套评估体系存在许多问题。例如,一些项目官员认为,可能会存在高估项目收益的现象:这是因为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若估算出项目的收益成本比率比较高,即使相关的研究不是特别严谨,但可能也会接受这个比率;而若估算出的比率值较低,那么项目官员则有更大的动机去更仔细地研究这个项目。
此外,即便是基于实证文献,一些项目的收益也是难以货币化的:例如,有一个项目是为正在争取孩子抚养权的贫穷母亲提供免费律师服务,其实很难衡量这个项目的收益是多少,并且在这种情形下,到底是政府还是父母能更好地保护孩子,是没有一个定论的。
正是清晰地知道这套评估体系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罗宾汉基金会才将完整的评估方法公布在其官网上,以方便捐赠者、其他公益机构、政府部门等提出批评和修订意见。
[图表1:罗宾汉指标体系]
来源:M. Weinstein (with Cynthia Esposito Lamy), “Measuring Success: How Robin Hood Estimates the Impact of Grants,” New York, NY: Robin Hood Foundation, 2009.
罗宾汉基金会认为,这套评估体系的实施为基金会自身也带来了许多正向变化。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提升基金会运营的透明度。在采用这套评估办法之前,如何在不同项目间进行选择是模糊的。在应用了这套评估办法后,员工可以给捐赠者、政府和立法部门、非盈利机构等提供一个关于项目评选的清晰、透明的解答。同时,罗宾汉基金会本身也会受到效益/成本估算法的约束,罗宾汉基金会可以清晰地告诉捐赠者,他们捐的每一美元将形成多大的收益。正是这透明度的增加,以及捐赠者了解到每一分钱都使用有效,才助力罗宾汉基金会大放异彩。
*文献参考:
朱睿,“罗宾汉基金会:借鉴商业模式做公益”,财经,2014年12月10日,参见https://www.csrworld.cn/portal.php?mod=view&aid=3663 (2015年1月13日查得)。
朱睿,“罗宾汉基金会:借鉴商业模式做公益”,财经,2014年12月10日,参见https://www.csrworld.cn/portal.php?mod=view&aid=3663 (2015年1月13日查得)。
朱睿,“罗宾汉基金会:借鉴商业模式做公益”,财经,2014年12月10日,参见https://www.csrworld.cn/portal.php?mod=view&aid=3663 (2015年1月13日查得)。
朱睿,“罗宾汉基金会:借鉴商业模式做公益”,财经,2014年12月10日,参见https://www.csrworld.cn/portal.php?mod=view&aid=3663 (2015年1月13日查得)。
Alnoor Ebrahim, Catherine Ross, “The Robin Hood Foundati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January 5, 2012.
朱睿,“罗宾汉基金会:借鉴商业模式做公益”,财经,2014年12月10日,参见https://www.csrworld.cn/portal.php?mod=view&aid=3663 (2015年1月13日查得)。
Alnoor Ebrahim, Catherine Ross, “The Robin Hood Foundati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January 5, 2012.
罗宾汉基金会由此诞生。其被创建初衷在于缓解纽约地区的贫困问题,方式是通过资助那些直接向纽约地区的穷人提供服务的机构。基金会所支持的机构项目主要包括4个方面:童年和青少年,教育,工作和经济安全,以饥饿、住所和健康为核心的生存问题。基金会不光提供资金支持,还提供“管理支持”,包括帮助受捐助者改进战略规划,提升其募资、市场营销、招聘董事会成员或管理层员工等能力。
虽然事后来看,保罗当时的忧虑是非常错误的,他的事业仍然蒸蒸日上,他也成为了管理147亿美元资产的华尔街巨头。但因判断“失误”而诞生的罗宾汉基金会却成长为了众多公益基金会的学习榜样和羡慕对象:
在罗宾汉资助的住房项目中,有92%的受助者再也没有回到过去的庇护所。罗宾汉资助的教育项目将通过GED考试(美国高中毕业证书)的几率增加75%。罗宾汉的职场训练项目比其他机构的效率高出一倍。同其他城市的项目相比,参加罗宾汉项目的人可以获得更高的薪资和工作留用率;
基金会得到了众多商界、政界和演艺界的名流的青睐。一般的公益机构,每年的公益晚会平均可以筹集300万-500万美元的善款,但是2013年,罗宾汉基金会仅一个晚上便筹集高达5700万美元的善款。
基金会也获得了权威媒体和专业评估机构的好评。2006年,《财富》杂志将其评价为“我们这个时代最赋有创新精神和最具影响力的慈善机构之一”。罗宾汉基金会还持续多年被美国最大的公益组织评估机构Charity Navigator评为4星(最高等级)。Charity Navigator从两个维度——财务健康和负责/透明度——来对公益基金会进行打分,满分为100分。在最近一次评估中(2014年5月1日),罗宾汉基金会的总得分是99.39分,其中,财务健康子项为99.14分,负责/透明度子项高达100分。
罗宾汉基金会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最关键的原因在于他们对筹资使用效率的重视,以及所创建的一套独特的评估方法。
保罗对公益项目回报的重视,是源于他的一次经历。保罗和妻子曾经资助一所小学的一个班级,两人在这些孩子身上花费了不少金钱、时间和精力:每年寒暑假他们都带这个班的学生参加夏令营和冬令营;下雪天,他们还会给孩子们送去免费的晚餐。但五年之后,当这个班级的毕业成绩摆在两人面前的时候,他们却发现:这个班级并不比其他没有人领养的班级更出色。这让保罗想明白了一个道理:做公益跟做企业一样,公益需要的不仅仅是一颗火热的心,公益更需要专业的技能和实业化的管理。
自1988年创立之初,罗宾汉基金会就誓言将“投资原则”应用于公益事业。董事会成员们坚持的理念是,将他们投资于公益的每一分钱,都像他们投资于对冲基金一样有效。他们认为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该把所有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即资助对消除贫穷最有效的项目。否则这些资源就是被白白浪费了,对于那些等待救助的社会需求来说,这种浪费是一种无法原谅的错误。
2002年,MIT经济学博士、《纽约时报》编委会成员及经济专栏作家迈克尔·温斯坦(Michael Weinstein)的加盟更是为罗宾汉基金会带来了质的飞跃。在温斯坦的指导下,基金会运营团队为基金会创建了一套更严谨、更具系统性、以数量主导的方法——收益成本法(benefit-cost approach)。这套分析方法可以帮助工作人员了解基金会每投入1美元到一个项目中能产生多少美元的公益回报,并能助其比较是“应该把钱用于对失业者进行岗位培训”还是“把钱用于成人的口腔护理”这样所属领域完全不同的项目。罗宾汉基金会申明,其不会投资于不想进行结果评估的项目。
估算方法
第一步:收益货币化
收益成本法的计算难点在于如何衡量收益。相较而言,成本的确定是非常简单的:通常,罗宾汉基金会自己对项目的现金投入即是这个项目的成本(不包括从其他来源获得的资金)。然而,要如何将“对成人进行口腔护理”的收益进行数字化,就并非如此简单明了。罗宾汉基金会将这个数字化过程称为收益的绝对货币化(Relentless monetization)。
货币化的前提是定义何为收益。在罗宾汉评估体系下:首先,项目的收益只包括项目最终受益的穷人的个人收益,不包括对社会的溢出效应。第二,是以该项目可能带来的个人终身收入的增加额(估算值)来衡量收益;第三,由于这个收益是基于个人的一生,这里面存在时间价值,因此需要对未来的收益进行一个折现。
在估算公益项目为个人新增的收入时,罗宾汉基金会并不是凭空想象一个数字,而是基于美国学术界已有的实证研究。例如,在估算对母语为非英语的受助者进行英语培训(Education: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English literacy skills improvement)这一项目的收益时,受助者在接受培训前的平均收入水平的估算依据是三位专家Li、Borjas和Lubotsky 分别于2001年、2006年和2007年在顶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取了这三位专家估算的一个平均值为13000美元;在估算培训带来的收入增长时,也是基于另外4位专家的发现,得出了由于接受英语课程而获得2%的收入增加这一估计结果。而若已有的实证研究不能满足基金会的估算需求,基金会会雇佣学术顾问来进行相关研究以填补这个空白。
对于并不直接增加个人收入的项目,例如“对成人进行口腔护理”和“向穷人提供法律咨询”等,罗宾汉团队认为由于接受了免费的服务,受助者可以节省更多的钱用于其他地方的消费,例如教育等,因此这一类型项目的收益同样也可以货币化。
第二步:计算罗宾汉因子
还有一个与货币化收益同等重要的指标,即罗宾汉因子(Robin Hood Factor)。罗宾汉团队认为,虽然公益项目由于有了罗宾汉基金会的投资,从而给最终受助者带来了许多货币化收益,但不能将以货币计算的收益全部归在基金会头上,否则会严重高估基金会的影响力。为正确地衡量基金会对项目的贡献,应该考虑的是,罗宾汉基金会的资金投入,是否为这个项目带来了更多的最终受助者,或者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基金会的资助,这个项目是否只能面向更少的受助。同时,有些项目可能因为基金会的撤资,而无法弥补空缺,从而项目终止;但另一些项目虽然没有基金会的资金投入,但也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得资金。因此,不能100%地认定所有的收益都是罗宾汉基金会的功劳。
为此,罗宾汉基金会针对每一个项目都会估算了一个罗宾汉因子(以%为单位)。罗宾汉因子的估算基础是,基金会对项目的资金投入占项目为此,罗宾汉基金会针对每一个项目都会估算了一个罗宾汉因子(以%为单位)。罗宾汉因子的估算基础是基金会对项目的资金投入占项目运营费用的比率,再根据项目官员的一些定性判断,进行一定的浮动。这个因子表明总的货币化收益中有百分之多少是由罗宾汉基金会所贡献。
第三步:收益成本比
最后,通过把总的货币化收益与罗宾汉因子相乘,就得出了真正的罗宾汉基金会投资收益。有了这个收益成本比,罗宾汉基金会可以有效地将“苹果与桔子”进行比较了。
罗宾汉收益成本比 = 总货币化收益*罗宾汉因子/ 货币化成本
指标体系及使用
截至2014年9月30日,罗宾汉基金会团队按照类似的方法,共创建了163套指标,涵盖了教育、工作培训、小额贷款、牙齿护理、法律协助、居住住所等诸多领域的项目。
一年中,罗宾汉基金会的项目团队会做出超过3000页的分析报告,每个季度有差不多1/4的项目获得通过。基金会每次只对项目提供一年的资助,为获取下一年的资助,项目需要每年征得基金会的批准。每年,大约有5%-10%的公益机构因没有达到预期设计的目标,而未能在第二年得到基金会的资助。
在具体使用这套指标来评估一个项目时,基金会通常会计算两个收益成本比率,一个是根据项目现有的规模估算而来,一个是根据基金会期望其达到的最优规模估算而来。通过比较这两个比率,基金会可以从中找出更具有发展前景的项目,以给予更多的关注。
需要注意的一点,基金会的项目官员不会将收益成本法作为评判项目的唯一标准。他们会通过考察项目,访问项目行政官、员工和参与者等获取定性信息来帮助完善决策过程。
此外,还有一些原则是罗宾汉项目官员在评估过程所遵循的:例如,相同的收益额,其意义也可能不同。项目A和项目B的收益成本比率是差不多的,但项目A是将受益人的未来人均收入由25000美元/年提高到30000美元/年,而项目B是将该数字由10000美元/年提升到15000美元,即同样是增加5000美元/人,但B项目帮助的是更贫穷的人。对以消除贫困为宗旨的罗宾汉基金会来说,项目B优于项目A。
罗宾汉基金会认为,构建这套指标体系最重要的目的在于确定准予投资的方案,而并非给这些方案排名。如果审核的是一个极其创新性的慈善项目,却只估算得出一个较低的效益/成本比率,那么接下来并不是要直接否定它,而是要进行诊断、找出原因:是不是这个项目本身太弱,还是基金会低估了它的影响?相反,若一个项目得到一个较高的效益/成本估算值,那么基金会下一步就要弄清楚这个项目是真的很强,还是计算过程中夸大了真实的影响。这个过程的意义在于项目官员和项目执行官等从中学会谨慎地处理数据。同时,罗宾汉团队认为,如果能够真实而公开地进行收益货币化这一过程,那么罗宾汉基金会的投资效率一定能够胜过那些不以结果数据作为决策基础的基金会。
当然,罗宾汉基金会也充分意识到这一套评估体系存在许多问题。例如,一些项目官员认为,可能会存在高估项目收益的现象:这是因为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若估算出项目的收益成本比率比较高,即使相关的研究不是特别严谨,但可能也会接受这个比率;而若估算出的比率值较低,那么项目官员则有更大的动机去更仔细地研究这个项目。
此外,即便是基于实证文献,一些项目的收益也是难以货币化的:例如,有一个项目是为正在争取孩子抚养权的贫穷母亲提供免费律师服务,其实很难衡量这个项目的收益是多少,并且在这种情形下,到底是政府还是父母能更好地保护孩子,是没有一个定论的。
正是清晰地知道这套评估体系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罗宾汉基金会才将完整的评估方法公布在其官网上,以方便捐赠者、其他公益机构、政府部门等提出批评和修订意见。
来源:M. Weinstein (with Cynthia Esposito Lamy), “Measuring Success: How Robin Hood Estimates the Impact of Grants,” New York, NY: Robin Hood Foundation, 2009.
罗宾汉基金会认为,这套评估体系的实施为基金会自身也带来了许多正向变化。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提升基金会运营的透明度。在采用这套评估办法之前,如何在不同项目间进行选择是模糊的。在应用了这套评估办法后,员工可以给捐赠者、政府和立法部门、非盈利机构等提供一个关于项目评选的清晰、透明的解答。同时,罗宾汉基金会本身也会受到效益/成本估算法的约束,罗宾汉基金会可以清晰地告诉捐赠者,他们捐的每一美元将形成多大的收益。正是这透明度的增加,以及捐赠者了解到每一分钱都使用有效,才助力罗宾汉基金会大放异彩。
*文献参考:
朱睿,“罗宾汉基金会:借鉴商业模式做公益”,财经,2014年12月10日,参见https://www.csrworld.cn/portal.php?mod=view&aid=3663 (2015年1月13日查得)。
朱睿,“罗宾汉基金会:借鉴商业模式做公益”,财经,2014年12月10日,参见https://www.csrworld.cn/portal.php?mod=view&aid=3663 (2015年1月13日查得)。
朱睿,“罗宾汉基金会:借鉴商业模式做公益”,财经,2014年12月10日,参见https://www.csrworld.cn/portal.php?mod=view&aid=3663 (2015年1月13日查得)。
朱睿,“罗宾汉基金会:借鉴商业模式做公益”,财经,2014年12月10日,参见https://www.csrworld.cn/portal.php?mod=view&aid=3663 (2015年1月13日查得)。
Alnoor Ebrahim, Catherine Ross, “The Robin Hood Foundati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January 5, 2012.
朱睿,“罗宾汉基金会:借鉴商业模式做公益”,财经,2014年12月10日,参见https://www.csrworld.cn/portal.php?mod=view&aid=3663 (2015年1月13日查得)。
Alnoor Ebrahim, Catherine Ross, “The Robin Hood Foundati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January 5, 2012.
最新新闻
更多